生态扶贫的山西实践:购买式造林

发布时间:2018-01-19 15:31:51  |  来源:中国扶贫网  |  作者:姚卜成 高永伟  |  责任编辑:魏博
分享到:
20K

生态扶贫的山西实践:购买式造林_中国扶贫网——中国扶贫杂志社,精准扶贫网,关注扶贫脱贫进程

编者按:“购买式造林”是国家高效造林、生态扶贫的新模式。这一发源于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的生态扶贫机制,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

 《中国扶贫》深入当地脱贫攻坚战场,发现“购买式造林”生态扶贫机制的源头始于2013年的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在源于“两山”理论的“购买式造林”生态扶贫机制中,“绿水青山”是生态福祉,“金山银山”是民生保障,“购买式造林”则是实现“两山”理论的战略支点。“购买式造林”从精准脱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形成了两条路径,以生态建设为战场,以增收脱贫为目的,实现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两个战役”,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经济、生态共赢之路。


10月16日,在太原举办的山西生态扶贫“攻坚深度贫困”高峰论坛上,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山西全省58个贫困县已组建2869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6.3万人。

在论坛上,大宁县生态建设成为全场的焦点,并被列入全省生态扶贫的典型案例。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在会上表示,该县4699名贫困人口通过生态建设实现了脱贫,其中1339名贫困人口在购买式造林中获取劳务收入1529.7万元。

山西林业干部和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生态扶贫即是组建造林合作社,进行“购买式造林”,以政府花钱买活树为理念,变计划经济体制下“要我造林”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要造林”,是“极小地调整了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造林绿化的效率和质量,有力地促进脱贫攻坚。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期间,对山西通过组建造林合作社,帮助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的思路和做法给予了肯定。明确指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要求山西将“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坚持下去,不断取得实效。

9月25日,在山西举行的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山西省以生态建设为战场,以增收脱贫为目的,实现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脱贫攻坚“两个战役”。各地扶贫系统要学习山西对生态扶贫的坚强领导、明确的思路以及对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积极配合林业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精准的带贫减贫机制,继续探索推进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指出,山西省探索出的造林合作社等生态扶贫机制,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

山西生态扶贫的“购买式造林”模式是怎样的呢?山西林业干部和基层干部反映,“购买式造林”生态扶贫机制的源头始于2013年的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而这个理论的发明者和力推者,是时任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王金龙。

  林业改革中的“小岗村”——黑茶山林局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成立于1979年(以下简称黑茶山林局),是山西省林业厅下属的 9个国有林管理局之一,经过30多个春秋,已发展成为横跨吕梁、忻州2市5县的现代化国有林局。全局总经营面积141.6万亩,有林地面积76.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4%;全局下属10个林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苗圃,共12个基层单位,内设科室和部门16个。

深秋时节,《中国扶贫》记者随黑茶山林局交楼申中心林场场长、时任魏家滩林场场长的白晓东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10余公里来到林区,站在山顶远眺,近万亩精品造林、茶园式的灌木林改造、油松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油松营养杯大苗栽植尽收眼底。这仅是黑茶山林局与岚县政府“合作造林、合作管护、合作建站建场、合作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队5年规划”合作造林10万亩的一部分。

白晓东介绍,王金龙既是林业战线的老兵,又属于“科班出身”的学者型官员。1989年山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毕业后,即在关帝山森林经营局千年林场担任技术员,先后担任林场副场长、局办公室主任、局长助理,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2012年11月王金龙任黑茶山林局局长、党委书记。

造林、护林、营林一直是林业系统最大的职责和使命,拥有20多年林业工作经验的王金龙,对林业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山西林业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不少工程已经成为全国的典范和样本,但在造林方面,全国林业系统都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代理成本畸高。营造林资金从国家、省、市、县政府到林业厅、林业局、林场、工队,再到苗木采购、雇佣工人,层层都有代理成本,真正用在造林上的资金折扣不少;二是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与造林者的经济利益不直接挂钩,这就导致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低——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没有建立健全森林市场(包括新造林地、各种林分、园林、草坪等所有绿地),由于造林投资和劳动不能获得看见的经济效益,故不能以经济的正常循环为动力来推动造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该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担任黑茶山林局局长之后,王金龙多年来对林业的思考有了实践之地。他开始谋划市场化造林,即根据政府规划,按照标准,市场主体自主造林,造林成功(3年验收合格)后的林分,经市场交易变现,造林者获得经济效益,政府和社会获得生态效益。

经过40多次的调研和职工谈话,王金龙感觉到了市场化造林的蓬勃生命力。为突出造林行为的“市场化”主体,为之定名为“购买式造林”。2013年2月,黑茶山林局正式成立了购买式造林工作领导组,提出“购买式造林,资产化管护,民营化产业,现代化治理”的思路、机制、运作模式,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购买式造林实施方案是第一年从内部10个林场中选一个地方搞试点300亩,林场提供造林地,面向全体职工招标,所有职工都可以报名。试点就存在风险,林场造林,以前是林场组织实施,从设计、计划、立项到过程管理都是林场负责。购买式造林是个新鲜事,打破了之前的规矩,一切都变成了自己掏钱造林、养林、护林,还必须在自负盈亏的前提下保证成活率,到底是赔钱还是赚钱谁也拿不准。

魏家滩林场的高林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我是林场的老员工,知道林场的造林弊端;第二,新任局长的‘第一把火’,他不会当儿戏,决定和局长干一把。”高林虎介绍说,购买式造林以三年为期,2013年首批试点300亩,每亩苗木、人工、运输等总成本300元,第二年、第三年补植、管护费用每亩80元,费用全部是承包职工投入,林场按照造林结果支付费用。

10多年的林业职工生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林子,高林虎把造林、养林、护林当成最大的事,没黑没白地围着自己300亩林地转。到2013年秋,高林虎的300亩林地,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在90%以上。按这个指标,每亩林地的纯利润至少在120元以上。

这让黑茶山林局的职工看到了希望,魏家滩林场不断迎来其他兄弟单位领导、职工参观考察。黑茶山林局领导班子乘机做起了“购买式造林”的政策宣传,并先后出台了《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购买式造林工作实施方案》《国有林管理局关于面向职工、林农开展购买式造林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购买式造林管理暂行办法》等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制度,有力地促进了购买式造林的发展。

2014年春季,针对高林虎反映扩大造林上山没路的情况,在王金龙带领下,黑茶山林局花34天打通进山的路,修建山路15公里。

2014年,黑茶山林局把购买式造林作为全年4项改革的第一重点,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年初,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4次召开会议集体讨论。5月21日,黑茶山林局购买式造林推进会在魏家滩林场大井上村召开,林局领导班子、各基层单位行政负责人及购买式造林实施主体所有职工、机关科室负责人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金龙在会上表示,购买式造林由中国成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而来,从1978年安徽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和奇迹中得到深刻启示,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购买式造林也是一种政府转变职能的呼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营造林工程各个环节的代理成本,可以极大地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掌控;购买式造林完全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符合省林业厅党组的部署、李永林厅长的要求;购买式造林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林的根本区别,是变计划经济体制下“要我造林”“过程管理”为现在“我要造林”“结果购买”,本质上也是一项让利于职工的民生工程。

购买式造林同时也是一项开放式的实践探索工程,过程和环节还需要提高和完善,经过全体职工的智慧凝聚,经过具体生产的发明和创造,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用3年时间把购买式造林做成一个好的模型,形成一套购买式造林的制度、办法、标准和程序,为造林机制体制创新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最终达到以市场主体的获利机制来推动造林绿化事业的大发展,为建设绿化山西、美丽中国做贡献的目的。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炎新认为,购买式造林赋予职工种树的自由,使职工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林场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了林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实现了职工致富、林场发展、林业增效的多赢,意义重大而深远。

购买式造林任务申请,全局13个单位(含局机关片区)共113名职工申报造林面积91100亩,最终通过竞价和职工自由组合确定造林实施主体共60名职工。同时,林局下大力气同步跟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资近150万元建设了服务于购买式造林工程的15.5公里林道,森林管护站也开工建设,这些都为购买式造林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同时,为扩大造林面积和更好地进行探索,以弥补黑茶山林局作为企事业单位实施“购买式造林”主体的不足,决定和局驻地政府——岚县人民政府进行合作造林。这是黑茶山林局2014年4项改革中的第二重点方略。

5月23日,黑茶山林局与岚县达成合作协议。一是与岚县人民政府合作造林、合作管护2万亩,其中整合黑茶山林局造林任务1.2万亩,整合岚县造林任务0.8万亩。造林投资为1000元/亩,其中:岚县财政补助资金500元/亩,黑茶山林局整合相应国家、省级工程投资500元/亩。造林任务全部由黑茶山林局下属12个单位实施。二是与岚县人民政府就合作造林成立了1个领导组、4个职能小组、12个督导组、100名技术人员、1000人施工队伍,形成了“141211”队伍,实行大兵团会战,从而达到推进造林绿化事业、促进干部职工成长的目的。三是与岚县合作造林总体规划期限3~5年,造林面积5万~10万亩。通过合作造林,合作建站(管护站)、建场(林场)、建队(森林消防专业队)管护,优势互补,实现三赢。政府投资,林局实施,百姓得利,并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工程提供典型示范。

没有人能够想到,以后在短短两年内,魏家滩林场的300亩试点犹如亚马逊森林中那只蝴蝶的翅膀——通过“极小地调整下生产关系”,就把在以政府为主体的造林总包干体制基础上形成了几十年的传统造林现状,转变为只以政府造林规划、验收为主,市场主体实施造林、养林、护林双结合的经营体制,并成为今天山西大部分县市实施造林合作社的根本运行机制,为全国林业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本。

 

增绿增收 合作购买式造林实现双赢

岚县人民政府对“购买式造林”合作的兴趣,几乎超出了黑茶山林局职工的想象,双方合作进展更是非常之快。

5月25日,黑茶山林局与岚县生态脆弱区“三山一线”“购买式造林”绿化工程正式启动。这包括:一是全面启动县政府与黑茶山林局在茅龙山、马莲山、圣窑山及太佳高速连接沿线合作造林2万亩的荒山绿化工程。二是全面启动企业0.5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三是全面启动群众义务植树0.5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四是全面启动2.6万亩合作社、群众自主造林绿化工程。山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县局合作“购买式造林”的创举进行了现场报道。

《中国扶贫》记者随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来到界河口镇会里村购买式造林现场,该村是黑茶山林局全力支持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最早的村委之一。会里村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领头人苏天珍说:“今年在黑茶山林局的支持下,我们完成购买式造林3000亩,成活率在95%以上,有70名贫困户参加了造林,劳务收入达40万元,人均增收5200元。”

短短两年时间,“购买式造林”已经从当初的一个魏家滩林场一名职工的300亩试点,发展到了全局13个单位(含局机关片区)共113名职工申报的造林面积91100亩,及岚县十几个乡镇的县企合作造林2万多亩。

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购买式造林已经展现了磅礴的生命力。但更让王金龙感到惊喜的是,“购买式造林”经山西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权威报道及林业系统的口口相传,已经走进了山西林业决策者的视野。

2015年4月16日,山西省林业厅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行购买式造林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晋林造发﹝2015﹞1号),正式把“购买式造林”这一实践推向全省林业系统,并对“充分认识推行购买式造林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购买式造林的基本要求”“积极稳妥组织开展购买式造林”“切实保障购买式造林顺利推行”4项工作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与强化。

这份被誉为山西林业系统的“一号文件”,给了黑茶山林局领导班子莫大的荣耀与继续加大改革的勇气。王金龙对于如何加大购买式造林的改革更是意气风发。

购买式造林,毫无疑问地成为黑茶山林局2015年的工作主线,并继续向社会推进。单是林农股份合作造林就分三种模式:农民提供地,自己投资;农民提供地,林场、职工共同投资,各占50%;农民提供地,林场职工投资。白晓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农户不愿意出钱,后来普遍认可第三种模式。局里最后决定,管护地林农负责,林农提供管护,投资由林场职工负责。地权属于老百姓,林权林场占51%。

魏家滩林场经营范围覆盖16个村,2015年开始5个村参与合作,共实施4750亩。造林成功后有生态补偿金,申请国家生态补偿金是15元/亩,老百姓占49%。老百姓的收益分为看护费、劳务费、补偿费。2015年大年一过,林场负责人就与农户商量护林费多少,反复讲政策,沟通价格。

兴县魏家滩镇大井上村造林户田补兵是最先参与到购买式造林中的农户,2015年参与购买式造林,当年收入15000元左右。他介绍说,村民积极性很高,大井上村有20多户参与。3年后造林成功,怎么保证林地受到保护呢?王金龙、白晓东等经过多次讨论,提出在3年造林期满后,林地所有权采取林场、林农股份合作制,收益按51:49比例分配,同时林场负责向国家申报生态补偿金,以保证林地受到保护。

造林成功后怎么办的问题,王金龙提出了林价评估体系,解决林地出售价格问题。“购买式造林是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事,质量、规模、效益各方面相结合。”说起从发轫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全程跟着王金龙干起来的白晓东很是感慨,“老百姓能在造林过程中得到收益,造林积极性很高。”

据岚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平介绍,合作“购买式造林”给岚县带来了巨大变化,2016年造林3.3万亩,2017年9.87万亩,总共13.17万亩,累计带动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5000多人。

2016年10月,在山西省造林绿化运城现场推进会上,运城市、忻州市和黑茶山林局获得“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局)”称号,黑茶山林局成为省直国有林局中唯一获得这个称号的单位,引起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广泛关注。

  大宁——购买式造林的完善者与突破者

黑茶山,一座绿色的山。生机盎然的不只是一株株苗木与花草。2016年8月,王金龙调任临汾市大宁县委书记。

大宁县地处贫困人口集中的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十年九旱,加上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脆弱与生产落后的高度重合区,也是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成为全县总人口只有6.9万人致富的严重束缚。 2015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727户、18651人,贫困发生率35.9%。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189户、14137人,贫困发生率27.2%。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全县仅一家工业企业的现状,走马上任的王金龙意识到,生态脆弱是老乡贫困的“穷根”,只有拔掉“穷根”,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打造“绿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银山”。而自己在黑茶山林局首创和力推的“购买式造林”,经过3年多的试点、实践,不但使黑茶山山更青水更绿,也使当初的首批县局合作县——岚县渐成“金山银山”,造林合作社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之一。

只有让大宁县领导班子和各级部门负责人认清贫困原因,弄懂怎么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才会有希望。王金龙开始不断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到黑茶山林局、岚县去考察、学习。统筹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渐渐成为大宁县干部群众的共识。

2016年10月20日,结合大宁县的实际,大宁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宁县生态扶贫实施意见》《大宁县购模式造林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的意见》等10个文件,把购买式造林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让山绿起来的同时,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在县委县政府号召下,2016年11月成立合作社,吸收120人参与,其中107人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年平均每人务工收入已达五六千元。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中国扶贫》记者走进大宁县曲峨镇白村,小山埠上临高远眺,只见铺满苗木的鱼鳞坑满山遍野排列有序,犹如一串串珍珠缠绕在坡坡洼洼,梁梁峁峁,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脚下栽植的松树迎风挺立,茁壮成长,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秀美画卷,徐徐展现在面前。正在地里忙碌的曲峨镇工作人员说:“自从购买式造林工程启动以来,老百姓热情高涨,造林进度快、质量达标,是全县购买式造林的示范工程。”

作为购买式造林工作的试点之一,白村购买式造林工程总设计面积达3500亩,共在18个小版完成。2016年,该村3号小版率先在全县搞试点,造林面积120.06亩,参与先期试点建设的15名贫困劳动力,参与造林22天,人均增收2800余元。

“今年不用出去,自己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老百姓心劲够了。”大宁县徐家垛乡秦森合作社贫困户、造林户贺瑞生往年都出去打工,今年他参与了合作社造林,当说起购买式造林时,他意气风发地说:“真好!自己给自己栽,怎么能栽不活呢?有心气种了,以前树活不活无所谓,挖个坑就走了,现在是树栽不活挣不到钱。”

贺瑞生家有5口人,他和老伴两个人参与造林,两个月挣了13000多元。

据了解,2017年大宁县购买式造林53113亩,生态脱贫1562户4669人,占现有贫困人口的33%,占今年预脱贫10816人的43%。目前开始实施的2018年8.16万亩生态建设任务,将带动2088户6264人实现脱贫,占现有贫困人口的52%。

除此之外,林地承包者还将获得林木资产及其收益,以欣达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例,3500亩林地属于曲峨镇白村14户贫困户,3年后,户均获得250亩,以不变价格、按重置成本计算,户均拥有20万元的林木资产,还将长期获得生态效益补偿或者经济林收益,对脱贫攻坚将产生深远影响。

购买式造林为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架起了桥梁和纽带。把造林者的切身利益和造林成效的好坏直接挂钩,强化了造林者造活、护好的责任,确保了造林成活和贫困户收益,打开了生态扶贫、精准扶贫的通道,实现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自2013年首次黑茶山试点以来,已经获得了省、市相关领导的首肯和认可,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省委副书记黄晓薇、省军区政委郭志刚、省政协副主席张璞、临汾市委书记岳普煜、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等领导先后莅临现场视察指导。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日报、山西新闻网、山西农民报、临汾新闻等媒体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形成了较大影响。

作为购买式造林的首创者和践行者,王金龙结合多年林业经验,为了完成好脱贫攻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他还想方设法,对购买式造林的政策体系进行完善。

一是率先提出并组织设立了“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县财政从今年起每年拿出150万元,对全县未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生态林和达产达效前的经济林,给予每年每亩5元的生态效益补偿,以支持群众稳定脱贫,巩固造林成果。

二是拓展购买式造林脱贫攻坚的适用范围,针对道路养护、卫生保洁、小流域治理等工作,他首先提出并成功组织贫困户参与这些工作,今年将有233户400人实现脱贫。

三是建立森林市场,依托县不动产交易中心,确立林价体系,建立森林市场,促进林权的交易和流转,赋予老百姓拥有产权的树木和森林以自由买卖的权利,让森林成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健康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三权分置制度改革,鼓励、引导、支持成立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和家庭农场等改革,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示。

四是探索碳汇扶贫新途径。根据国务院支持山西发展意见中“推动山西省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部署,大宁县着手探索开发和销售生态扶贫林业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减少水土流失,守护生态安全,盘活碳汇功能,增加群众收入。

五是引入资产性收益扶贫工作。紧紧抓住被山西省林业厅确定为“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和“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县”的机遇,大力开展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县域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群众以个人拥有的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以及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目前,已出台《大宁县开展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的工作方案》,共有两个合作社与221户群众签订入股合作协议,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其中森科农牧专业合作社与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合作协议,40户贫困户每年共可获得收益9.5万余元,户年均增收2375元,收益年限为30年。

同时,王金龙在全县率先组织开展了教育资源整合、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建医联体等改革,引进了花卉生产、生猪养殖、医用手套生产、煤层气压缩、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天然气发电、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提出了“有机大宁”创建的目标和措施,这些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必将对全县的脱贫攻坚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