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里的“百变”暖男

发布时间:2018-01-31 14:04:32  |  来源:华龙网  |  作者:冯珊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分享到:
20K

阳光、帅气、健谈,是甘维力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甘维力给记者分享了救助站里的故事,故事里有惊险、有感动、有委屈也有快乐,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从他的口中说出来,都让记者感觉到了一份热情和爱心。这也许就是甘维力能够做好这份工作的“秘诀”吧。

七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于甘维力来说,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贴近困难群众,善待每一位受助人员,带着一颗热诚真挚的心去工作。面对智力残疾、精神障碍人员、走失人员、传染病患者、违法犯罪人员等,甘维力不仅每天要面对他们,还要融入他们,帮助他们。

特教老师甘维力:为挑战 更为梦想


“你手上这个伤口要注意保护,我马上去喊医生给你看一看。” 在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救助管理区里,甘维力向刚进来的受助人员关切地说道。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庆80后,热情、率真在甘维力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他对这份工作保持着激情的“秘密武器”。

“我从小就有一个当老师的梦。”酷爱体育的甘维力从小就是一名体育健将,凭借着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他考取了自己心仪的成都体育学院。“当时就是想毕业了当一个体育老师,把我的特长和梦想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甘维力在重庆一所院校做体育教师。

“可能性格的原因,时间长了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有点枯燥。”天生富有冒险精神的甘维力希望得到更大的挑战。一个偶然的机会,甘维力看到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正在招聘特教老师,这让他来了兴趣。

“特教肯定不同于传统教育,我想应该会很有意思,而且招聘启事上明确指出需要体育类专业,我又正好符合要求。”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甘维力参加了考试,竟顺利地考上了这个岗位,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我家应该算一个教育世家,家里面好多亲人都是当老师的,他们知道我的这个决定后都很反对。”

从小就很有主见的甘维力并没有半点犹豫,面对压力,他仍然到重庆市救助管理站报了到。“我没想太多,对于他们来说,老师是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够做一些有挑战的工作,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别人,才能感到快乐。”甘维力坚定地说道。

“侦探”甘维力:给他们温暖送他们回家


“你好,我需要救助。”2016年2月13日,农历春节刚过,一名男子走进重庆市救助管理站,要求救助。“他30岁左右,带个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而且身上干干净净的,不像是流浪人员,但是他就是记不起关于自己的任何事情。”甘维力回忆起他刚接手这名失忆男子时说道。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失忆男子到站后,甘维力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与他交谈,希望通过聊天的方式,唤起他的记忆。“和他交流以后,我发现他思路很清晰,谈吐也很正常,经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他还是一个比较有文化的人,识字,懂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知道奥巴马和张学友,甚至还知道化学方程式,但是他就是记不起自己是谁。”

甘维力只好联系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介入,试图用其他方式帮助他想起点线索,一旦男子有一点新动态,甘维力就记在心里。“他说对厨房熟悉,对‘刘洋’这个名字熟悉。” 虽然有零星的线索,但还不足以找到男子的家人。

当传统的查询方法不能奏效时,甘维力想到了媒体寻亲的方法,根据男子的口音和饮食习惯等细节,甘维力推断他的籍贯就在川渝两地,于是首先联系了重庆的主流媒体,

经过媒体报道后,失忆男子最终在2月18日和家人团聚。“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就像一个侦探,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得到我们想要的线索,帮助被救助人员回家,当我们看到他们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刻,我觉得这是这份工作给我的最高表彰。”

咨询师”甘维力:把“输血式”救助变成“造血式”救助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那些有工作能力的受助人员来说,这句话是甘维力一直以来奉行的救助方式。2016年初,有一位姓刘的求助人员多次来到救助站求助。

“他30岁不到,身体、智力都是正常的,每次到站里来求助都说没钱吃饭。”也许是因为年龄相仿,甘维力开始尝试着和对方交朋友。“陪他看电视,说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我想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自己。”

通过耐心地交流,甘维力得知对方父母早逝,没有受到过系统教育的他,只能当“棒棒”为生,由于身体吃不消,干了一段时间,刘某只能放弃。“这位年轻人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甘维力坚信,像这样年轻的小伙子,应该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除了给予生活上的救助照顾外,甘维力亲力亲为帮助对方找工作。“最主要的是做通他思想上的工作,让他有一个彻底的转变。然后我给他讲一些务工指南和面试技巧,在未来我们也希望专门能够形成一门针对受助人员的‘就业指导课’。”

不但如此,甘维力在详细了解了刘某的工作履历、个人能力后,有的放矢地为他在网上查阅招工信息。在甘维力的努力下,刘某在装修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前段时间他还专门过来看我,不是以受助人的身份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来看我。我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高兴。”

从那以后,甘维力只要遇到有工作能力的受助人,都会为对方上“就业指导课”,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重拾信心、自食其力。“把临时性的‘输血式’救助变成长效性的‘造血式’救助,这将是我未来工作的一个目标。”

在救助工作中,像甘维力一样的“百变星君”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当面对不同的救助对象时,他们的工作角色也在不停地变化。有时是受助人员的“守夜人”;有时又是上访对象的“调解员”;有时还是遭受家暴妇女的“咨询师”……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都和甘维力一样,有着一颗为民、爱民的民政心。

百姓故事是由重庆华龙网集团重点打造的品牌栏目,以人物故事为主, 挖掘当下热点人物、感人事件,推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报道。该栏目着力挖掘不同人物的闪光点,彰显重庆人的担当与大爱,讲述有细节的故事,打造有温度的新闻,通过媒体“走转改”,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让这些正能量激励与温暖广大的市民与网民。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