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在“青春扶贫 益暖齐鲁”——山东青联委员服务千家脱贫集中行动 春节送温暖走进菏泽活动中捐赠价值10万元的物资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2006年7月,王勇硕士研究生毕业了,虽然他非常想继续读书,攻读博士学位,但因为姊妹多且都在上学,家庭经济压力大,深思熟虑之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让弟弟妹妹丧失求学的机会,这么多年来,父母为自己付出太多,是时候为他们分担忧愁了。一个残疾人,离开学校母亲般的怀抱,面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面对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毕业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到处投简历,参加招聘会,常常在招聘单位的门口一等就是一天。
一个中医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却总被一次次的“抱歉”拒之门外,他感觉到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虽然困难重重,但他绝不会放弃,他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他一点也不差,甚至比他们能做得更好。终于2007年元旦,在老师的推荐下,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山东省中医院《中国肛肠病杂志》的文字编辑。对这份工作,他格外珍惜,这是他上了20年学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自身得到认可的工作!想想过去那些年一段段让人落泪的境遇,想想求职时一个个让人绝望的冷遇,他很知足,他觉得能够养活自己和家庭,不管多么努力的工作都是值得的。虽然杂志社的工作收入比较微薄,但为了养家,他总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然而结婚生子之后,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大的开支了,在考虑没有更好的选择方向之后,他决定边工作边继续学习考博,以期有所改变。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王勇因过度劳累,再度病倒,错过了博士考试。躺在病床上,身体的疼痛让他的思路更加清晰,经过深思熟路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
2009年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之前在杂志社工作,所以他选择了比较熟悉的出版行业。创业起步阶段异常的艰难,没有资金,他找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七拼八凑地借来3万块钱。没有场地,就在环山路租了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没有办公用品,他自己骑着自行车到旧货市场去淘。人手不够,他既当老板又当员工,既做策划编辑,又做市场开发。当时公司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在出版行业已经白热化竞争的形势下,别人都已经用上了“航母、导弹”等现代化的装备,而王勇身单力薄,“光杆司令一个”,用的还是原始的“大刀、长矛”,怎么和人家竞争,人家怎么相信你。
当时,很多人对王勇并不看好,认为他是脑袋发热,异想天开。然而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王勇的性格。身体不方便出行,他就找来电话本逐个打电话,力求用专业的知识和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一天下来,最少要打300多个电话,嘴干舌燥,耳朵嗡嗡直响。一直以来,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都是王勇心中的榜样,“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一直是他的座右铭。白天打电话、骑着自行车拜访客户,晚上回来学习、充电,排版设计不熟,他就买来书自学,有不明白的问题在网上虚心向网友请教。在一次次的被拒绝之后,公司终于赢得了第一笔业务——承接河南焦作市职工医学院一部教材的出版印刷。
万事开头难,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王勇的信心、干劲更足了。人手不够,他就邀请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工作,王勇视他们为亲兄弟姊妹,发挥“老大哥”的带头作用、以诚相待,用自己的真诚、真心感动他们,大家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事业慢慢走上正轨。
随着运作经验的积累,公司各个部门核心成员的加入,企业一步步成长发展起来,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到出版印刷、文化传媒、教育留学、医药健康、足球艺术等五大板块;从之前不足20平米的一间民房发展成为现在2000余平米的现代化办公场所;从初期的单枪匹马到现在200余人的卓越团队;从名不经传的小作坊到客户遍布全国、荣获各种社会荣誉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在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中王勇为退伍伤残军人穿上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