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残疾人 心系基金会

发布时间:2018-03-14 17:08:0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辉 陈颖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专访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重庆市残联会副理事长、市残疾人基金会理事长任能君

任能君,男,重庆市云阳县人,1981年至 2001年间先后取得中专、自考专科、函授本科、市委党校函授研究生学历。

曾任小学语文教师,初中教师,云阳县教育局办事员,云阳县政府办公室秘书股长,万县市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处处长,

开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开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2003 年 2 月至今任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

副理事长。2012 年 10 月任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

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秉承“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发展残疾人事业,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引领了新时期重庆慈善事业的发展,为重庆的残疾人事业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从“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残疾人事业”到“集善天下,助无助者”,从启动“慈善工程”等一大批帮扶贫困残疾人群体的公益救助项目、到实施残疾人多项康复工程、再至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近十年来,基金会不断发展与创新,全心全意服务重庆市170万残疾人。近逢基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理事长任能君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就广大市民关注的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畅谈。

为“慈善”写下新注脚

曾经,人们对“人道主义”、“慈善”这些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词汇都讳莫如深。

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慈善组织在政府有意识的培育下实现了历史性的回归,包括重庆市残联会在内的一批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开始出现。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也随之扩大,一些民营性质的慈善基金机构开始出现,基金会在新的时期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对此,有过官方慈善机构从业经历的任能君有着深刻的认识。

任能君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重庆残疾人事业和事务的发展,曾在重庆市残联会担任副理事长多年,在他看来,从慈善资源的角度来看,有着官方背景的市残联会,在募集捐款时更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擅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同时对政府依赖性也很强,存在着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工作人员的聘用还沿用旧时的事业单位机制等。这些多少会成为市残联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这也一度成为任能君壮大残联会的困扰所在。

直至2007年,他被组织选派到私募基金会重庆市残疾人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得到了施展慈善理想发挥公益能量的机会。而这正是他所期盼已久的。

中国人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原本是“多”的意思,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导向多元。容纳不同形态的社会慈善组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论怎样多元,核心应该不变,善与爱的共识应该强化。他所思考的是,不谈官办还是“草根”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努力,将慈善盘子做大,真正惠及需要要帮助的人。

由于受客观原因和残疾人自身身体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市170万残疾人中有20多万残疾人的贫困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中70%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而且残疾人在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进入基金会主持工作后,任能君召开理事会会议,讲话中提到,“基金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光捐多少钱,而是动员和聚集社会,传播人道主义精神,凝聚爱的力量,让更多人加入到帮扶残疾人的队伍中来,去帮助困难和弱势的人们。”

将每一分钱花在最能产生几何级增长的地方,这也是市残疾人基金会一直以来的策略。

每笔钱花在刀刃上

重庆残疾人福利基会自成立以来,从“输血”起步,从最初的单纯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金、年货,到实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计划,到2012年的为留守儿童修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再到2013年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援建项目等活动,在基金会的各类项目中,改变命运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2014年,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龙湖地产联手“输血”400万元,在万州、永川、潼南、涪陵、梁平、忠县、石柱、云阳、黔江等17个区县同时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种养殖扶持创业项目,共扶持84个残疾人扶贫基地、1008户贫困残疾家庭。该项目帮助残疾人因地制宜开展养殖项目,对他们开展种养殖业生产技术、营销知识培训,为他们送物资、送资金、送技术、送项目,增强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造血”功能。经过1年的实施,该项目帮助贫困残疾家庭户均增收10000元,全市增收近1000万元。历时多年,“500万龙湖年货温暖万家”这一慈善活动在重庆已是家喻户晓,并惠及了上万贫困家庭以及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士。

为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2016年4月份,市残联启动了重庆首届残疾人3D打印创业就业培训班。学员有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现在四期下来,走出了100多位有技术的残疾人,他们都通过专业测试获得了证书,这批学员可以从事3D打印众包、3D体验馆服务、3D打印自主创业等工作,还有进入农村淘宝服务站工作的机会,实现自己创业、就业的梦想。

为更好地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积极参与、配合实施了《重庆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遵循"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残疾人事业"的原则,自市政府批准成立基金会以来,已面向社会募集助残资金先后开展“爱心永恒启明行动”、“扶残助学春雨行动”、“情系巴渝,助残见真行”、“善举溢真情活动”、“启聪行动”、“携手小康,扶残捐赠活动”、“雨露助残阳光暖心”、“康复服务工程”、“心灵安慰行动”、“轮椅助残行工程”、“爱心捐赠箱”等扶残助残公益项目,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造“重庆一流基金会”

很长一段时间,“公信力”成了笼罩在慈善事业上空的一团乌云。

著名媒体评论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中国的公益慈善,在二十年内,主要的任务,不是救济多少人,募捐多少钱,而是建章立制,确立游戏规则。”从将善款据为己有的央视“中国母亲”胡曼莉,到备受诟病的汶川、玉树地震救灾款使用情况,再到郭美美炫富事件,彻底点燃了舆论对中国慈善公信力全盘否定的引线。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恰恰是规则不健全,监督缺位的集中体现。

公众改变了双眼盯着灾区看的习惯,开始关心善款去向,这是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的可喜信号。但是,毫无疑问,社会捐赠总量减少,最终受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没有公开就不可能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就没有生命力。慈善公信力的建立,需要慈善组织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捐助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同时也离不开外部监督。为此,重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建立了完善的爱心捐款信息披露制度,捐赠人可以通过基金会网站查看项目实施动态,查询在线捐款账目;查询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回答了公众及合作单位三个问题:钱是怎么来的?钱是怎么花的?花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采访中,任能君提出提高基金会“慈善公信力”的要求,他表示,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落实市政府发[2007]15号《关于加强慈善工作意见》精神,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监督,高效运作扶残助残项目,把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建成一个“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和具有高公信力的重庆一流基金会”。这是目前基金会的主要战略发展规划之一。近几年的公信力风波中“重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经受住了考验,逆势上扬,非常不容易”,任能君感慨道。在透明管理方面,任能君主持下的基金会一直坚持着“阳光”发展。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