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又来袭!“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8-03-29 10:08: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魏博  |  责任编辑:魏博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记者 魏博)3月28日,一场强沙尘暴袭击我国北方地区,影响范围约150万平方公里。京津冀部分地区PM10小时浓度近2000微克/立方米,加上雾霾的双重影响,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水平。中央气象台专家预计,4月上旬还将出现较强的沙尘过程。追根溯源,此次沙尘暴来自何方?

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受北部强低压过境及随后高压系统配合影响,来自蒙古国中东部地区的沙尘自3月27日夜间入境,开始影响我国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大部地区。随高压系统进一步南压,沙尘过程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华北区域。

数据显示,北京的沙尘天气从2000年的年均13次以上,减少到近年来的年均2-3次。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极大成效,沙尘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未根除。此次沙尘暴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沙尘暴危害远未消除,由于全球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巨大,虽然部分地区经过治理得到好转,但剩下的地区治理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另一项数据显示,近年来的几场强沙尘暴受到了蒙古国沙尘天气的影响,像蒙古一样受到荒漠化威胁的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还有60多个。由此可见,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治沙经验 “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库布其曾经是京津冀三大风沙源之一,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政府的支持下,治沙企业亿利资源集团坚持把沙漠治理、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同步推进,经过30年的努力,成功治沙6000多平方公里,创新了“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模式。库布其成为人类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就在本次沙尘暴来袭,京津冀地区沙尘遮天蔽日的同时,库布其却风景独好。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本次沙尘暴将会对京津冀地区造成怎样的影响。对此,联合国“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治理沙尘暴,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沙尘暴不息,荒漠化治理永无止境。沙漠治理很复杂,会有反复,没有经济产业的驱动,沙漠治理难以持续。推进这项事业,需要久久为功,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库布其精神,更需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技术和模式,让沙漠变得有价值,让沙漠里的产业可持续。从这个角度来说,库布其的成功实践不仅能够遏制沙尘暴,造福荒漠化地区,更能给全人类带来绿色的希望。”

治理后的库布其沙漠‍

从“死亡之海”到沙漠绿洲,库布其模式为世界荒漠化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盛赞,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启示与参考,联合国将其作为防治荒漠化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典范,向世界推广。2017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联合成立“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到访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时表示,库布其沙漠“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为世界上其他荒漠化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应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广泛推广到非洲、中东、拉美等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造福当地人民。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梦噶曾经在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期间表示,“库布其模式给世界治沙事业带来启示,荒漠化问题一旦得到控制,不仅能保护生态系统和土地,还能同时保证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库布其模式值得研究和总结,相信库布其模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

库布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

世界治沙看中国。库布其治沙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在防沙治沙、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中国治沙工程的未来树立了信心,也为世界治沙事业提供了参考。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使各国形成了共同体。根除沙尘暴,需要更多的库布其,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