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沙磁文化是抗战时期的一面文化大旗

发布时间:2018-04-09 11:25: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分享到:
20K

image.png

中国网4月9日讯 近日,由沙坪坝区文化委、沙坪坝区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沙磁文化区创建80周年座谈会在重庆大学举行。近20位重庆文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向创建沙磁文化区的先辈致敬,并一致认为沙磁文化是抗战时期的一面文化大旗,需从中国和世界的高度深入研究,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沙磁故事。

抗战时期,在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的倡导下,云集重庆的文化名人和知识精英于1938年3月30日,在沙坪坝区创建闻名中外的“沙磁文化区”。随后,大批当时国内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汇集于此,让沙磁文化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一面文化大旗。今年3月30日恰逢这一中国抗战文化史上标志性事件发生的80周年。

座谈会上,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提出,沙磁文化是抗战时期在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以爱国主义为灵魂,以文化教育为核心,以民族大义为追求,体现了为国为民、崇文尚教、求同合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在中华民族抗战文化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重庆市地方志专家张建中认为,沙磁文化包含太多名人的故事和有影响力的事件,应结合当下人们的需求,用电视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弘扬。

image.png

此外,沙区文化委员会、重庆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签订了沙磁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利用战略协议,深度挖掘、研究沙磁文化档案文献资源。

 image.png

 在抗战中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出名的“孩子剧团”创办人之一严镜余的家属,向沙坪坝区博物馆捐赠了严镜余在剧团工作、生活的笔记。该笔记记录“孩子剧团”成立前后的一些历史,特别是以往史料中未涉及的一些细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对进一步挖掘沙磁文化的史料和内涵意义重大。

 “沙磁文化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将担负起传承、弘扬的重任,整理好与会专家的观点,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沙磁文化走向全国,增强本土人民的文化自信。”沙坪坝区文化委主任、旅游局局长李波表示, 沙区将结合沙磁文化产业园建设,保护和挖掘沙磁文化,传承和彰显沙区厚重的人文之美。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