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扎实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24 14:09: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郭辉 付恋  |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K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网4月24日讯(郭辉 付恋)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23日晚,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回归阅读·巴渝魂诵读盛典暨沙坪坝区2018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图书馆拉开帷幕。

这是一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尝试。记者看到,在整洁明亮的学术报告厅,朗读者们诵读了《踏青过巴蔓子墓》、《咏秦良玉诗四首》、《革命军》、《小橘灯》、《沁园春·雪》等经典作品,他们或轻声、或高亢,或配乐、或伴声,或齐诵、或独诵,精彩纷呈的表演,声情并茂的诵读,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

据悉,在今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中,沙坪坝区共推出了“巴渝魂诵读盛典”、“名家进校园”、“甲骨文课堂”、惠民阅读普及、文明修养公益讲座等十大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倡导爱读书爱生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阅读条件。

如火如荼的阅读活动背后,是沙坪坝区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一个充盈书香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精神气质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创造活力的城市,才是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沙坪坝区文化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波表示,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创建学习型城市,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风尚,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战略部署,全力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凝聚社会合力,扎实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更加快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沙坪坝区历年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致力于构建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目前,沙坪坝区已有4个“城市书房”24小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其阅读环境、开放面积、藏书数量、受众人数居全市之首,同时率先向市内外发布《阅读之旅》,汇集区内所有图书馆、大型书店、特色书吧与19条沙坪坝全域旅游线路深度融合,为旅游注入文化之魂,为文化打造旅游之体。

全民阅读让社会变得书香萦绕,在日用而不知间,传播了经典作品、传承了价值因子,让中华文化更具自信的底气。沙坪坝区,正通过对“全民阅读”的倡导,在建设书香社会中将文化软实力绵延到沙区大地的每个角落,焕发着文化自信。

回归阅读——巴渝魂诵读盛典暨沙坪坝区2018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回归阅读——巴渝魂诵读盛典,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

时 间:4月23日 晚19:30

地 点:重庆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一、活动主题

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倡导爱读书爱生活

二、组织构架

指导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重庆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重庆日报

重庆图书馆

中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

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

策划实施:重庆市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学会

承办单位: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

重庆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

沙坪坝区图书馆

协办单位:公安朗诵协会 中邮重庆市沙坪坝区分公司

媒体支持:华龙网

三、节目单

主持人:刘静

1、《踏青过巴蔓子墓》 龙为霖(清)

朗诵者:晓峰 二流堂戏剧社创始人

2、《巴蔓子墓》 王尔鉴(清)

朗诵者:邹然 全国公安文联朗诵专委会副主席、重庆公安朗诵协会主席

3、《发白崖》 王廷相(明)

朗诵者:黄晟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教授

4、《咏秦良玉诗四首》(选段) 郭沫若

朗诵者:陈惠 主任播音员、首届全国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著名配音演员

5、《满江红》 秋瑾

朗诵者:叶菲菲 重庆市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学会理事、言趣文化创始人

6、《革命军》(选段) 邹容

朗诵者:房敬阳 公安朗诵协会

7、《出益州》 刘伯承

朗诵者:唐国平 节目主持人、朗诵表演者

8、《嘉陵江颂》 邓德定

朗诵者:肖宁(《船夫》) 主持人、朗诵艺术家

朗诵者:杨智舟、杨润邦(《沙磁文化区》)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主持系2015级学生,“齐越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总决赛二等奖获得者

9、《歌乐山》 臧克家

朗诵者:诺亚 国家级播音员、重庆市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学会理事,重庆都市广播《星夜伴读》总策划、主持人

10、《小橘灯》 冰心

朗诵者:兰月 重庆市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学会理事、重庆市大型晚会主持人、优秀青年演员

1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朗诵者:杨晓彤 重庆大学2014级表演系优秀学生、全国大学生展演表演奖获得者

12、《沁园春·雪》 毛泽东

朗诵者:郝鹏寿 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朗诵协会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学会会长

13、《告别》 文泽

朗诵者:周龙涛 公安朗诵协会

14、《囚歌》 叶挺

朗诵者:邹然 全国公安文联朗诵专委会副主席、重庆公安朗诵协会主席

15、《宣誓》 古成铄

朗诵者:高月 公安朗诵协会

16、《狱中八条》 朗诵者:蒲剑、周龙涛、张旭、胡波、高越、王璟、赵津立、王珂 公安朗诵协会

总 监 制:张洪斌 辛 华 张永才 谢 宾 陶世祥

陈登烈

总 策 划:姜春勇 任 竞 王 维 李 波

总 导 演:郝鹏寿

执行策划:吴国红 邓民钢 张冰梅 刘立新 杨晓林

策 划:牛瑞祥 马文斌 李 路 王 瑞 陈永甫

文史专家:

朱 军:文博研究馆员,西南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博协常务理事,中国纪念馆专委会副主任,先后在高校、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委办公厅工作,2003年任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1年8月任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任 竞:重庆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研究馆员,“文化部优秀专家”,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重庆图书馆学会理事长。

吴 波: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中国西部教育专家、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

王志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

袁佳红: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李 波: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第一届设计艺术委员会特邀委员,重庆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作品及作者介绍

1、《踏青过巴蔓子墓》 龙为霖(清)

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

行经西路孤坟惯,思入东风芳草多。

得如此臣真足矣,无降将军更如何。

廉颇生懦归忠魄,岁岁游人莫浪过。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这件事在《太平御览》、《三巴记》等史籍中都有记载。

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虽然背信,却不弃义,死后被巴、楚两国按照上卿的礼仪安葬,受到后人的景仰。千年之后,唐贞观八年,太宗皇帝李世民感念巴将军对国家忠,对百姓仁,将其故里“临州”改为“忠州”(即现在的忠县),以彰显其功德。

《踏青过巴蔓子墓》,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龙为霖作。

龙为霖,字雨苍,号鹤坪,四川巴县人。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贡生,年羹尧督川深器之。工书法,草书师二王,真、行学颜真卿,出入於虞、欧、颠、素间,而指书尤绝诣。

2、《巴蔓子墓》 王尔鉴(清)

穹窿哉,蔓子墓,渝城颠,石封固。

多少王侯将相陵寝穴,樵儿独此屹立,两江虹势迥盘护。

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

城许城还存,年年春草青墓门。

君不见,背弱主,降强主,断主之头献其土。

又不见,明奉君,暗通邻,求和割地荣其身。

惜哉不识蔓子坟。

王尔鉴,字熊峰,河南卢氏人,清雍正八年进士。初时,官居山东济宁州知州。乾隆十六年,不知是因为何事而被朝廷降职,从山东调到重庆,降补为巴县知县。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修成的《巴县志》。

王尔鉴作的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歌颂巴蔓子将军不惜献出自己的头颅来保卫国土的爱国情怀,谴责了历代君臣卖国求生、割地求荣的卑鄙可耻的行为。

3、《发白崖》 王廷相(明)

霜青沙塞欺我衣,蛮方岁暮还思归。

苍山冥冥落日尽,古渡渺渺行人稀。

可怜生事尚羁旅,何日宦情真息机?

沧洲鸥鹭同萧散,魏阙勋华绝是非。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王廷相是明“前七子”之一。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著名的文学流派,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明正德年间,王廷相因得罪权臣被贬到巴蜀担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是现有文献记载的吟诵沙坪坝的第一位诗人。王廷相在担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期间,路过磁器口时创作《发白崖》一诗。

4、《咏秦良玉诗四首》(选段) 郭沫若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

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名意气骄。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

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

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薇。

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创作《咏秦良玉诗四首》之前的1943年,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遭失败。此外,从中国大陆各个基地起飞的盟军飞机直接轰炸日军甚至日本本土,为鼓舞大家振作起来,一鼓作气消灭日本法西斯,1944年3月13日,郭沬若在重庆观看秦良玉遗物展时,挥毫写下了《咏秦良玉诗四首》。

5、《满江红》 秋瑾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豪杰。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

《满江红》这首词的作者是著名的“鉴湖女侠”秋瑾。秋瑾(1875-1907)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秋瑾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 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鲁迅小说《药》中的夏瑜,原型就是秋瑾。所谓夏,对应秋;瑜的基本字义是美玉,瑾的基本字义也是美玉。

秋瑾在《满江红》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男权世界的不满和鄙夷,充分表达了诗人要求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以及期望振兴女界,在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斗争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迫切心情。

6、《革命军》(选段) 邹容

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我同胞中,老年、中年、壮年、少年、幼年、无量男女,其有言革命而实行革命者乎?我同胞其欲相存相养相生活于革命也。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醒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昨日之中国,譬犹昨日死,今日之中国,譬犹今日生。革命独立万岁!

邹容(1885—1905),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

邹容的《革命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名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被相互勾结的中外反动派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狱。

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被判刑两年,罚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邹容被折磨致病,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在上海华泾乡野。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追授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衔。为纪念邹容,在出生地重庆和就义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邹容路。

7、《出益州》 刘伯承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强登楼。

海潮东去连天涌,江水西来带血流。

壮士未理荒草骨,书生犹荆少年头

手执青锋卫共和,独战饥寒又一秋。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刘伯承不到20岁从军,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

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排长、连长,在讨袁(世凯)战争中,因战绩卓著,而被敌人列入通缉名单。1913年,讨袁失败。刘伯承乔装改扮,巧妙地潜回家乡赵家场,他不能露面,只好躲在小华山的人家里。1914年春天,他接原所在部队同事的来信,约他去上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次乘舟东下,告别三峡的悲壮心情。当时年仅22岁。

8、《嘉陵江颂》邓德定

黎明给嘉陵江穿上雾的轻装,早在第一个船家划破江面之前就跑了,于是这时的嘉陵江像一位盛装着婚纱的新妇,羞涩地探出乳白色的面庞。

无边无际的雾,茫茫的雾……

让我从记忆里证明;在那白色的万顷棉白田似的下面,一定有千百根耸入高空的桅竿;那黯淡的一片,一定是柏树之海;那一片略显出金色的,是否淹没着鹅卵石构成的辽阔的岸滩;那向着江边唱着涓涓清曲的,是不是磐溪,柏溪,童家溪?……

从一片田涛的尽头,一个面盆大的火球滚出来了,啊!你嘉陵江的日出,让我这假装的诗人歌颂你,赞美你吧!我不叫你是一幅杰出的水彩画,你却是一帧以白色,浅绿色,红色构成的绝妙的图案画。

但,我将不再赞颂你了,你到底冲不破茫茫的浓雾,你只能把它浸成红色,你休想像石榴花开的季节,任性地撒一片金粒在西南风飘弄着的田畴上,险滩的巨浪上,以及那临空飞翔的白鸟的羽翅上……

岸 滩

逆水船渐渐多了,红日倦怠地躲进了柏林,辽阔的岸滩上,一角染上闪烁的金色;岸滩尽头的晚霞,血红的更可爱了,好像一片野火,疯狂地延烧在西边的天壁,燃烧在那航行于蓝空之下的白云……于是,岸滩上的无数的鹅卵石变黄了,扩散着,闪烁绚烂的金色。

“喊哟!哎啊!喊哟!哎啊!……”一群群的拖船夫,沿着江岸爬过去了。哼着,唱着,喘息着,用倦怠和汗流,丈量着他嘉陵江岸的生活程途。

在那边,又是一群黑影向着这边在蠕动着,也伴着宏壮的吆喝,愈来愈大,也愈显明;不错,又是一群拖着一条船的忠实者,一五,一十,共计廿三个。有五个没有穿裤子(注一),十三个没有穿汗衣,看他那股祼露的肌肉,泛着阳光浸染的色栗;每一个人的胸脯,远凸出前额。啊!他们在实行健美的比赛,他们真好似古希腊的雕刻:四十六条腿,踏在鹅卵石的岸边,二十三双右手,像脚一般地爬在江岸,二十三个左肩膀,残酷地勒着一条负重的带,把肌肉挤成两个峰峦,“喳!喳!哎啊!哎啊!哎啊!哎吆!喳喳!哼!吓!……”你嘉陵江的交响曲,嘉陵江生命的呼吸!终于,一艘艘荷重千斤的木船,反抗不过一群群蠕动着的人影拖着的一条拉纤绳,它只得在激流的险滩上,哗哗哗地诅咒着,发狂地掀起了滔滔的浪花,诉着失败的调子,一分一寸地被拖走了,沿着岸滩……

辽阔的岸滩,静穆的岸滩,金色的岸滩,只有一群群拉船夫点缀着的岸滩……

船 夫

永远辛劳着的嘉陵江,不分昼夜地流着,流着,但永远流不尽滩口的浪花,永远流不尽江心映照的白云,永远流不尽那络绎不绝的船夫,也永远流不尽船家生活的笑靥——他们曾见过江水淹没掉大堡山脚的大石;他们也曾见过在桃花水涨时数个飘浮的死尸;他们也曾见过婴孩在船上呱呱坠地,但如今,却在帮着他们的父亲摇桨了;船家的像直线一般平淡的人生,永远往复在嘉陵江上,记录着或创造着嘉陵江的轶事。

太阳直照在江心,江心掠过颤抖的流云。一艘汽船冲破了江面,孔孔地笑着奔过去了,可怕的余波,把附近的木船颠簸着。我立在一只交通船上,看着旁边的×××工厂的交通船,也不自觉地跟着摇荡起来。但,在竹蓬背后,掌着舵的那老掌舵,却安闲地移动着,唱起一只嘉陵江的民歌:

大渡口橘柑儿甜又甜,

毛大嫂失意跑江边,

一死投江冤不解啊!

害那毛大过七八年!

他把这回忆的故事,阴沉地描述着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唤起蓬前十四个推着桨的船夫的感情;这大概是他们已听惯了的缘故吧!浪涛声里,时时地震荡着他们的吆喝声。

“嗨吆啊!摇!嗨吆啊!摇!……”

十四条桨,形成一个大爬虫的脚,伴着船头上两排船夫弯腰伸腰的动作,在江面上哗哗哗地点着一串串乳白色的浪花……

突然,立在船尾的船家女嚷着“开饭了”,于是那十四条桨便停止了它们机械的动作,暂时解除一群船夫的辛劳。于是他们蹲下来,围坐着,任那大木船顺江流着。只有那老掌舵,蓬着一头白发,依然安闲地遥望着嘉陵江的远方,拨动船身行驶的方向。站在他左侧的船家女,在为他唱着往日从搭船的大学生口里听来的“嘉陵江”之歌: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我们的船不再追随那只船了,用轻快的姿态,驶过“×××工厂交通船”。同时,船上的人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船家女的柔和的声音,合唱起端木蕻良的“嘉陵江上”。

“如今,我飘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一样的流水……”

沙磁文化区

嘉陵江汹汹地冲激着两岸的岩石,连续的波涛,挨次地堤里又撕碎了,支离破碎的浪花,不绝地飞向江空。江心茫茫的巨浪,好似进行着一个野蛮而恐怖的田径赛,奔逐着,吆喝着。在赛程中,大波涛吞没了小波涛,忽而又裂了;落伍的,永远挤不上一步,有时便给一个强有力的巨浪把它吞没进漩涡里去,或者把它击碎……

江涛的咆哮声,怒吼声,吆喝声,永远震撼着两岸的岩壁……

滚滚的波涛,好容易才流到沙磁文化区的中心,到这里,它们便慢慢地流了,显出无限的宁静与和平,似乎也觉到高度的文明,正像沙磁文化区的每一个生物,也呼吸着高度文明的空气。

“可崇敬的,可赞美的沙磁文化区,洋溢着最高理性的沙磁文化区”,嘉陵江荷荷地歌颂了。

沙磁文化区,位置在嘉陵江的侧岸,它包括中大,重大,交大,南开学校,中大实中,市中,中工,省职,以及教育学院,艺专。一条从重庆伸出来的公路,平行着嘉陵江穿过它的中心,也同嘉陵江一样,作为它的一条动脉。

站在嘉陵江岸的高岗上,沙磁文化区便明晰在望:靠着公路和嘉陵江的一片绿色从中夹着灰色,屋宇众多而拥有最大部分面职的是中央大学;伟大肃穆,像宫殿似的是重庆大学;在公路的斜对面,整齐而富丽的是南开学校;毗连着中大的有中大附中,重庆市中,中央工校;在公路的尽头,呈着一片灰色的是磁器口镇;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便藏在里面的一个绿色丛林中;对江的艺专,被涓涓的磐溪歌颂着。

当斜阳西沉时,跟着黄昏远未逝去的时候,沙坪坝的市街,便更兴奋地嘈杂起来,原来各校已课余了,它便逗诱来一群群的青年,为的是它具有作成他们精神食粮的若干堆栈,各种文具的总汇。这儿还有的是输送着文化区学术讲演和青年集会的青年馆,学生服务社,学生公社。它们在向人类传送着年青人的气息,散播文化的种子。

伟大的沙磁文化区,嘉陵江亘古赞颂的沙磁文化区,你是祖国学术的渊薮,你是青年的乐园。(一月一日写在中大)

(注一)拉纤船夫,因为时要涉水,所以不穿裤子。

载于《旅行杂志》第十八卷第七期1944年7月出版

(挖掘整理:张建中)

抗战时期,西迁重庆沙磁文化区的文学艺术家们创作了充满家国情怀的一大批记述、描绘、歌咏嘉陵江的作品,其中中央大学缪凤林的长诗《嘉陵江畔》,作曲家沙梅的合唱曲《嘉陵江船夫曲》,端木蕻良词、贺绿汀曲《嘉陵江上》,徐悲鸿绘画作品《巴人汲水图》,关山月的嘉陵江系列绘画,高兰的散文《嘉陵江之歌》等等,都已成为抗战文艺史上的名篇佳作。名篇《嘉陵江颂》是中央大学王德定1943年沿嘉陵江旅行后创作的散文诗。

全篇分“雾”、“岸滩”、“船夫”、“沙磁文化区”四节三千余字,是抗战时期众多嘉陵江游记中具有独特文学价值的散文诗,1944年7月发表于《旅行杂志》第十八卷第七期。

9、《歌乐山》 臧克家

我放弃了歌乐山

我永远占有了歌乐山

歌乐山歌乐山

把脚印子留在战地上

我在歌乐山的山窝里

静静地生活了三年

我放弃了歌乐山

我永远占有了歌乐山

歌乐山歌乐山

那青峰那绿竹那云烟

杜鹃叫得啼血的季节

那满山血红的红杜鹃

我放弃了歌乐山

我永远占有了歌乐山

歌乐山歌乐山

大院子老土屋

我的心舒贴贴的

贴近着那一家农民我的好邻居

我看着他们忙我帮着她们忙

我看着田里的秧子长成针

我闻到满院里谷子香

小园子里长着各种青菜又肥又嫩

男的忙女的忙睡半夜起五更

带着星光担到菜市上

歌乐山歌乐山

我怕想离开歌乐山的那一天

大人们追着我小孩子们哭

老太婆叮嘱了又叮嘱

我像一个初次离家的孩子

头也不敢回

含着眼泪走下了那条小山路

“明儿你走了走到南京走到天边

我们是不是一样可以看到这颗大星?”

那位姑娘说这句话的时候

她抬起头来望着西天

那儿有一颗大星出的最早也最亮

天一煞黑它便在西边的山头上向我们眨眼

我在大江的黄昏里

一个人向着这颗大星望个半天

它一直跟着我来到了这海边

托着它的那山峰呢

和我并着肩看它的人呢

歌乐山歌乐山

我放弃了歌乐山

我永远占有了歌乐山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1942年7月,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的臧克家,从河南徒步到重庆。1946年7月,臧克家离开重庆,离开巴蜀大地。仅仅一个月后,他就满怀眷恋地写下了诗歌《歌乐山》:“我放弃了歌乐山/我永远占有了歌乐山。”

10、《小橘灯》 冰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XX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院的电话号码吗?” 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探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40年,冰心从昆明郊区北上重庆,被安置在顾一樵位于七星岗的“嘉庐”中暂住,二楼便是中国驻苏联大使蒋廷黻夫妇的居室。后来为了躲避日军轰炸,迁居于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内的“潜庐”。《小橘灯》虽然发表在解放后,内容却是冰心在歌乐山的亲身感受。

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中的主人公小姑娘,是一个极为平凡、贫苦的农家少女,而她的所言所行却无处不蕴含着内在的美—心灵美、情操美。作者通过精巧的、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十分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小姑娘这一美好、感人的艺术形象。

11、《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

充满了渴望。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生于四川万县,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中,作者通过自我抒情,反映了解放区是中国的希望。通过贴切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区别于一般的宣传诗。

12、《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历经十四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内战不得人心,和平为众望所归;而国际上,当时的盟友,美、英、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迫于压力,于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的歪曲宣传,大后方的民众,以为毛泽东就是戏台上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山大王。到重庆后,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驱车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柳亚子再次要求“赐诗”。

事后,毛泽东经仔细斟酌、比较,把自己的旧作《沁园春•雪》赠给了柳亚子,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回复,欣喜万分,深为毛词那磅礴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所折服,不禁称赞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相比),况余子乎?”

《沁园春•雪》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山城人民奔走相告,竞相传诵,倍受鼓舞。

13、《告别》 文泽

大踏步跨出号门

他的嘴裂开,轻蔑地笑笑:

“呵,多么拙笨的蠢事,

在革命者的面前,

死亡的威胁是多么无力……”

同时,他仍然坚定地相信:

“记着,这笔血债,

兄弟们一定要清算:

记着,血仇。

呵,兄弟,我们走吧,

狗们的死就在明朝!”

文泽,重庆合川人,新四军政治干部。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被捕,先后囚于上饶、息烽、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白公馆集中营。《告别》是他留下的唯一遗作,由越狱脱险同志带出。

14、《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入狱五年。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囚歌》是叶挺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时期作的一篇白话述志诗。

15、《宣誓》 古成铄

在战斗的年代,

我宣誓——

不怕风暴,

不怕骤雨的袭击!

一阵火,一阵雷,

一阵狂风,一阵呼号

炙热着我的心;

脑际胀满了温暖与激情。

我宣誓——

流浪的、无家可归的

爱那些穷苦的、

衣单被薄的人民;

恨那些贪馋的、

骄横的、压榨人民的、

杀戮真理的强盗。

我宣誓——

我是真理的信徒,

我是正义的战士,

我要永远永远

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战!

(写于1948年作于渣滓洞楼下一号牢房)

古成铄(1920-1949),重庆南川人,出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42年夏,考入重庆师范音乐科,1947年由周应培和蔡午庭介绍,经肖泽宽批准,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党组织安排他担任《挺进报》的刻写工作,并担负散发任务。1948年《挺进报》被敌人破坏后被捕。国民党特务逮捕了他们夫妇,解送行辕二处。随后转移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敌人对其严刑逼供,他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牢房的墙壁上写道:“我宣誓――我是真理的信徒,我是正义的战士,我要永远永远,为人类的幸福而战!”敌人没有从他嘴里得到半点口供,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集体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松林坡。解放后,他的遗作选入了《革命烈士诗抄》和《囚歌》两个集子里。

16、《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狱中八条”是革命志士罗广斌提交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中最后一章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这是狱中同志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惨痛教训,并进行深沉的思考才提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这群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是他们在走向刑场前,向党组织表述的赤胆忠心和殷切希望。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