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之子讲述:中国新闻界“双峰并峙”两位记者的传奇缘分

发布时间:2018-04-25 17:35: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孙灵萱  |  责任编辑:孙灵萱
分享到:
20K

范苏苏在《方大曾:遗落与重拾》新书发布座谈会上现场 (摄影:中国网 姜壹平)

       中国网4月25日讯(记者 孙灵萱)初见范苏苏先生是在《方大曾:遗落与重拾》新书发布座谈会上,虽已年过古稀,身着藏蓝色的外套的他精神矍铄,目光深邃而坚定,说话铿锵而有力,言谈举止间尽显谦逊与温和……

       范苏苏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新中国新闻事业开拓者、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范长江之子,也是《范长江百年诞辰纪念集》主编,整理出版了《范长江新闻文集》、《长江自有后来人》等书籍。

      “小方表舅的一生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作为《方大曾:遗落与重拾》新书发布座谈会上的重要嘉宾,范苏苏先生向记者讲述了父亲范长江与方大曾的传奇缘分。

      “他(小方)在次日的清晨,要匹马翻阴山去陶林了。这是一次大胆壮丽的旅行。青年人的脑海中,只有光明与胜利的追求。所谓危险和艰难,我们容不得多加考虑,惊人的事业,总成功于常人不敢为之中。当夜我们已转上南去大同的火车,我们才不见了他硕大美丽的踪影。”(范长江《沉静了的绥边》)

      “小方”是方大曾的笔名,方为刚正,小示谦逊。方大曾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25岁失踪在前线上,是“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的第一人,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方大曾精湛的专业能力和执着的职业精神深受范长江欣赏。他在《忆小方》一文中提到:“被人叫为‘小方’的方大曾先生,在我们朋友心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范长江与方大曾相识在绥远前线,他们共同采访,撰写文章,结下了很深厚的友谊。卢沟桥事变之后,他们再次并肩作战,在小方消失之前,他们曾多次在一起共同写文章,共同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奔波。

      “父亲和小方的这一段共同经历使我非常感动,对小方的进一步发掘,也是对当年我父亲在抗战时期做的很多事情的进一步了解。所以,我感觉到很亲切。”范苏苏先生微笑着讲述道,“后来,我得知小方实际上是我父亲的一个亲戚,也就是在我父母结婚以后才成为亲戚的。这算一段缘分吧,亲上加亲。因此,我应该管小方叫表舅,有这样一个很杰出的战地记者、杰出的新闻烈士表舅,我感到很自豪。”

       中国新闻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对范长江和方大曾的评价是:“方大曾和范长江双峰并峙,二水分流,一个长于文字,一个长于摄影,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双峰,可以并存于世、并存于史、并存于书。”方大曾的文字报道与摄影报道不分伯仲。诗人方殷称赞他见解独到、角度深刻、思想独立、风格明显,是“驰骋长城内外,报道救亡爱国”的名记者。

       “小方表舅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的一生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经过冯雪松老师历时19年的努力寻找,基本上把他生前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和摄影作品,都已经发掘出来,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短暂的生命浓缩在这些文字和照片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有价值的家国记忆。他的摄影纪实照片的价值也被社会所公认。小方表舅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见证者,他的人生经历让我特别感动。”范苏苏先生动容地讲述着。

       “我的父亲一生执着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曾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

       新中国首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在追悼他的文章中曾言,他是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他还是突破新闻封锁,向白区报道“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位记者;也是国内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并如实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第一人。

       说起父亲范长江,范苏苏先生说父亲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一生执着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生为了真理而奋斗。“父亲很执着地追求真理,他年轻时离开家乡到重庆中法大学学习、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学习再到北大读书…… 他整个年轻时代都在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且最终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访谈最后,范苏苏先生寄语新时代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他希望新闻人能够深入一线去了解情况。只有真正深入一线去挖掘去探寻,才会捕捉到非常有价值的新闻资料,才可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