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

发布时间:2018-05-08 10:15: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云龙  |  责任编辑:魏博
分享到:
20K

作者:李云龙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与研究院教授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全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意义,提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人类社会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表现出各自孤立发展的特点。每种人类文明都局限于较小的区域,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发展。这些分散的文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例如,在封建社会,庄园经济使人们附着在固定的土地上。人们生产的东西主要供自己消费,消费的东西也主要由自己生产。人们与外界没有发生普遍的联系。人们的联系范围基本不超出宗族、家族或村落等血缘或地缘群体。自然形式的地缘及血缘关系构成人们社会关系的基础。在遥远的世界或大洋彼岸发生的事情,很少影响当下人们的生活。因此, 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都是独自发展的,没有形成统一的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社会改变了世界各民族相互隔绝的状况,开辟了世界历史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 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 电报的使用, 整个大陆的开垦, 河川的通航, 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 ——过去有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资本主义消灭了传统的手工业,建立了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现代工业利用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生产供世界各地消费的产品。“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尤其是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不但是对近代历史的正确概括,也是对20世纪以来世界发展的准确预言。100多年来,尽管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但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增强的总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2年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共同体12国于1991年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后扩大为27国。欧盟建成了货物、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并于1999年实现了货币统一。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陆续接纳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进入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全球资金、信息、商品和人员流动大量增加,互联网把世界连结成一个地球村。目前世界贸易总量已经达到30多万亿美元,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超过1.5万亿美元。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和资源,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国的持续繁荣和进步,提高了各国人民的福利。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因素也会不断增加。人类社会最终要从资本主义走向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当今世界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既存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大量发展中国家。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全球化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些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国际体系的国家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历史很少能够提供正面事例。几百年来,支配世界政治的各种观念,如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不但没有带来世界和平与繁荣,反而造成无数战乱与苦难。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直接间接统治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但那些地区多数没有发展起来,至今仍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为了实现人类和平与共同繁荣,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指导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世界发展方向。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世界历史思想,结合当代世界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在国家间关系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强权政治、以大压小、以富欺贫,不搞单边主义,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在安全上,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各国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对话协商、共担责任,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

在经济上,各国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画地为牢、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在生态环境上,各国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