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5日讯 今年“五一”小长假,重庆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的“黑马”。无论是渝中区的洪崖洞、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穿楼”、鹅岭二厂,还是沙坪坝区磁器口、南岸区南滨路等,都成了“爆款”。
据了解,五一期间,渝中区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2亿元,其中洪崖洞景区接待游客14.2万人次;江北区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接待21.3万人次,同比增长9.5%;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接待1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
面对都市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重庆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出五项措施,进一步提升都市旅游品质,让重庆的旅游红上加红。
一是打造一体化滨江休闲旅游带。重点做好沿江湖广会馆、十八梯、南宋衙署、洪崖洞、磁器口、马桑溪、龙门浩、弹子石、李子坝、金钢碑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完善滨江休闲旅游的功能配套,加强滨江公园、亲水步道、观光平台、旅游厕所、导引标识标牌、停车休息区等公共设施建设。
二是打造一体化两江旅游。提档升级两江游轮游船,强化特色,体现内涵,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满足全天候游客游览需求。
三是打造一体化观光巴士旅游。设计定制独具重庆特色的观光巴士,串联一岛两江四岸多温泉的景区景点,形成网络状的观光巴士慢行游,并且配备专业导游和电子导游,实行一票通和一日通,游客可自由上下,畅游重庆,全方位全天侯全时空领略重庆独特的都市美景。
四是打造一体化轻轨旅游。发挥重庆轨道交通优势把重庆打造成为全世界独特的穿楼观景、穿山过隧道的轨道旅游基地和立体游乐城。依托轨道交通串联各交通枢纽、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景点、购物商圈,构建独特的旅游线路,从轨道上体验感受重庆都市风景线。同时,大力打造一体化的商务会展旅游,打造都市温泉养生旅游,打造抗战遗址旅游,打造古镇古街文博文创旅游,打造红色主题旅游,打造都市四山生态旅游,提档升级都市夜景旅游。
五是全域优化旅游环境。按照中英文对照、设计精美、制作精良的要求,实现旅游标识设置都市全城覆盖。在全域范国内规划、设计、建设有品位、有形象、有管理的旅游厕所,实现旅游厕所全域配置;采取现代科技手段,精心设计、精心安装、精心管理灯饰工程,通过灯光布局、色彩、造型、动感和效果营造山水都市的华彩夜景,打造独具特色的“不夜城”,实现城市灯饰时尚化;大力保护老字号、老品牌,发展火锅、小面、渝菜等特色美食,培育音乐餐吧、茶吧、清吧等新业态,走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之路,丰富夜市消费的内容,活跃夜市消费的氛围,实现夜市消费品牌化;撰写新版都市旅游导游词,以最新的景观、最美的图片、最美的故事、最美的语言和导览图,吸引中外游客,实现导游词普及化;大力提升旅游酒店、饭店、景区、景点的服务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牢固树立“人人事事是旅游形象,时时处处是旅游环境”的理念,通过技能大赛、行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坚持不懈抓好服务质量提升,实现旅游服务优质化;大力提升旅游酒店、饭店、景区、景点的服务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牢固树立“人人事事是旅游形象,时时处处是旅游环境”的理念,通过技能大赛、行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坚持不懈抓好服务质量提升,实现旅游服务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