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改变一座城?

发布时间:2018-05-22 10:05:08  |  来源:数博会  |  作者:杨皓钧  |  责任编辑:孟超
分享到:
20K

“贵阳,坐落于云贵高原的山区之中,不沿海、不沿边,属于欠发达地区。”过去,在关于贵阳的描述中,不难看到这些文字。但从2013年开始,这些描述悄然改变,“大数据之都”、“中国数谷”这些词汇开始高频出现。这座中国西南角落里的城市,正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悄然旋转着历史舵盘。这种方式,名为大数据。

改变从“吃螃蟹”开始

2013年9月8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打造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拉开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序幕。

历史有巧合,也有必然。正是2013年,被学界一致认同为“大数据元年”。

从此,贵阳大数据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在这一个从未有过成功先例的行业内,贵阳市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找到了一条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个落后地区通过大数据仿佛看到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希望。

2014年9月14日,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正式启动,在全国率先开放政府数据目录;

2015年2月12日,工信部批准创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贵州;

2015年4月14日,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成立,通过线上大数据交易系统,撮合客户进行大数据交易;

2015年5月26日至29日,全球首次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峰会和展会——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

2016年1月15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在贵州诞生;

2017年4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也是我国首部设区的市关于大数据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短短数年,贵州和贵阳创造的诸多“第一”,也许超过了过去数十年。

数据开放改变城市气度

然而,这么多“第一”,究竟有何实际作用?大数据又到底如何改变了这座城市?

如果不是走在贵阳市高新区的街道上,看见鳞次栉比的科技楼,看见朗玛信息、高新翼云、茅台云商等高新企业挂在大厅的索引表上的名头,看见班加罗尔的工程师在呼叫中心为贵阳员工培训的话,或许还真不会有人相信,大数据正在改变一个城市。

大数据在改变一个城市,开放却在一个城市的气度。

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作为实现信息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城市治理上,通过政府与企业数据在交通、医疗、旅游等领域彼此开放和对接,实现了治理效率上的提升。

而数据显示,中国约有80%的公共数据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做更多的事,如何利用沉睡的数据解决痛点,成为了贵阳市思考的问题。

2017年1月18日,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致力于提供贵阳市政府部门可开放的各类数据的查询、浏览、下载、API调用等数据服务。为企业和个人开展政府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促进政府数据的增值利用,推动大数据“双创”及相关产业发展。

随后,2017年3月,中国国际大数据挖掘大赛开始启动,基于开放的贵州省政府数据和贵阳市政府数据,让参赛者通过挖掘数据,发现新的“金矿”。作为全国首个数据挖掘的国际性赛事,吸引了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

以大赛的冠军博为软件为例,该企业开发的“101万能数据采集引擎”,凭借“无需软件厂商配合,任意软件数据连通”的优势,一站解决各行业、各领域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不同业务系统数据互联共享等问题,解决了行业痛点。

同年的5月27日,《2017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报告》发布。这份由复旦大学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是国内首次对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指数进行评估,贵阳名列前茅,排名全国第二。

需知,全国的19个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大多位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长江以北分布较少。其中,广东省地级市开放平台分布尤为集中。

截止到2018年5月15日,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经开放了52个市级部门、13个区县的6324865条数据。谁能预料到,一个后进西部城市,一个千年前问“汉孰与我大?”的夜郎古国,竟然比沿海发达城市还走到了开放的前列。

便捷支付改变生活格局

2017年,那是在贵阳市太慈桥一个随处可见的小巷子里,出门买菜忘记带钱的25岁小伙子正站在菜摊前发愁。正当他犹豫要不要爬7层楼回家取2元白菜钱的时候,60多岁花白头发的老妪竟然拿出了一张印有收款二维码的纸片递到了他的面前。

“用这个吧,还挺方便的。”面对着小伙子略显惊讶的表情,她接着说道,手机付款不但省去了找零的麻烦,还能用收到的零钱缴纳水电费,自己再也不用麻烦儿子去银行代缴了。

小伙子拎着白菜,想起了他刚在香港旅游的经历。那是香港旺角最著名的大商场,当他准备为看中的衣服付款时,营业员却告诉他只能用现金。因为他们既不支持第三方支付,银行卡的支付网络还出现了故障,无奈的他只能空手而归。

这样的事例不仅发生在贵阳。不久之前,一位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家乡的法国小伙子突然火了。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恳求将微信支付推广到法国,因为自己在中国读书之后完全依赖上了手机支付,回到巴黎反而像回到了“乡下”。

这样的改变,就像一场洪流席。2017年4月,有一位贵阳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不携带现金的生活方式,她在正常工作和生活的13天内仅用了2.5元现金。

之后的6月16日,贵阳市召开推动便捷支付工作动员大会,部署向全市推广应用集成受理二维码、市民云卡和便捷支付块数据系统建设工作。7月1日,年内会实现商圈、景区支付宝全覆盖。

不带现金、证件和卡片,也不必安装指定的单一支付工具,市民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安全便捷地完成所有常见交易、办理所有市政公共事务……

这依托的是贵阳市民云卡,这个“掌上神器”,让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享受乘公交坐地铁、挂号看病诊间缴费、社保公积金个税查缴、水电气公用事业缴费、数字驾照网上交管等各类市政公共服务。

贵阳市民云卡聚合市政公共服务上线后统一向各移动客户端投放,这个产品及运营模式也是全国首创。市民因此可以不必下载新的APP,使用自己熟悉的客户端即可一站式享受政府统一推送的公共服务。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预计到2018年末,贵州通集成受理二维码将遍布贵阳城乡90%以上商家,贵阳市民云卡将覆盖全体市民,并向外来游客开放服务。让普通市民的生活,发生颠覆性改变。

数据铁笼改变政务管理

公职人员的工作,往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从税务局窗口的工作人员,到街头指挥交通的交警,再到维护城市形象的城管队员。他们的工作流程规范与否、态度良好与否、执法公正与否等,直接影响着行政效力与党委政府的形象。然而限于传统监督方式的局限性,监管亟需找到新出路。

还是大数据,贵阳市将其用来管住权力,形象地称之为“数据铁笼”,即把权力放进笼子管起来,让权力不能任性。

“数据铁笼”目前已经渗透到了贵阳市诸多窗口单位。时间回到4月6日上午7点10分,交警小筑来到他所执勤的路口。这里位于贵阳市一环内,附近有很多商场、学校和机关单位,是车流密集的一条交通要道。街上的路灯还没熄灭,身后的大厦还闪烁着霓虹灯,他把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咔”的一声按下了快门。请别误会,他不是要在朋友圈里晒自拍——小筑在手机终端上输入账号和密码,将“到岗”照片上传到后台,表明自己已经就位。

自拍打考勤,是街面执勤交警每天工作的第一步。从这一刻开始,“小筑”上班时间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数据铁笼”记录在案。

与交警类似,城管队员的工作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当你点开贵阳市城管局“数据铁笼”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眼前立即出现一张详细的“地图”——街边的烟酒杂货铺、公交车站都有清晰标注。同时,这套专为城市管理使用的系统还特别标注出城管执法人员、车辆,及在其备案的建筑工地、汛期积水、违章建筑等内容。

“这样的好处便于我们在地图上找到执法轨迹。以执法人员为例,在地图那头的执法人员手中的‘执法通’APP与这套系统相连接,只要进入‘执法通’后,利用移动基站和卫星定位的互补定位技术,提供移动定位服务。其一天的工作情况都能在地图中以轨迹的方式显示出来,方便平台实时了解执法人员的位置。遇到突发事件时,有利于对人员和车辆进行调配。”欧阳熠说。

2016年3月,《贵阳市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贵阳市2016年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包括市政府办公厅、市教育局等在内的24个政府部门将纳入“数据铁笼”。至此,“数据铁笼”工程建设覆盖市政府所有组成部门,实施单位总数达到40家。

大数据,从2013年的一个飘在云端的词汇,在短短数年间落地生根发芽。它像一场颠覆性革命,小到一个人、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正如马云所说,未来数据,将成为继能源以后的核心竞争力。

别再问大数据能做什么,要问大数据不能做什么。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