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蚊密度监测显示:居民区蚊虫多过养殖场

发布时间:2018-05-26 08:33:12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戴轩  |  责任编辑:丁素云
分享到:
20K

北京六大场所蚊密度监测显示,越冬蚊刚苏醒数量不多;七八月蚊密度将达高峰

居民区蚊密度0.34居六大场所之首

气温攀升,蚊虫苏醒,北京蚊密度监测工作也拉开序幕。本周,北京各类公共场所挂起了四百多盏“小灯”诱捕蚊子,经测算,北京市目前蚊密度为0.26只/灯·小时,尚未进入蚊密度高峰期。其中,医院、景区蚊密度较低,居民区蚊密度最高,达0.34。

测试工具:二氧化碳诱蚊灯

测试流程:在公园、居民区、民房、医院、景区和养殖场六大场所挂灯,悬挂2小时吸引蚊虫,并清点雌性数量,计算蚊密度。

测试过程

点“二氧化碳诱蚊灯”捕蚊

五月中旬,记者跟随东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前往蚊密度监测点位之一——地坛公园进行布点。

蚊密度监测从下午六点左右开始。刚刚下完一场小雨,空气湿凉,工作人员用小车装着四组诱蚊装置,在地坛公园南门附近的一块绿地旁停了下来。当晚采用的监测方法是常见的“灯诱法”,工具是“二氧化碳诱蚊灯”。

诱蚊灯“头部”是一个倒扣小金属盘,悬挂一个小灯,用于夜间定位;腹部是一个小铁圈,通电后,中间扇叶通过旋转形成气流,可将蚊子吸入其下方网兜、落入尾部收纳盒中。

吸引蚊子的是放在地上的二氧化碳罐,打开开关后,二氧化碳会通过导管释放出来,导管出口被固定在小灯附近,蚊子喜欢接近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一旦接近导管,气流就会将其吸入收纳盒中。

诱蚊灯组装完成后,悬挂在四棵大树树枝上。现场,不少晚间遛弯的市民好奇地停步,询问这些小灯的用处。

什么时候测量蚊子也有讲究。根据统一要求,工作人员会在日落前一小时挂灯,日落后一小时收灯。“测之前我们会查看天安门降旗时间,它和日落时间是一致的。”东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魏绪强是研究蚊虫的专家,他介绍,收灯后,他们会将其中的雌蚊子清点出来分门别类,有时会根据要求,将特定种类的蚊子交到上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魏绪强告诉记者,居民区、医疗机构、旅游景点等场所也会进行蚊密度测量,由于市区内公园环境较好,定期有相关人员进行驱虫,蚊子的数量不会很多,加之刚下完雨,很多蚊子会藏匿在屋檐、树叶下,活动并不积极。

当夜挂灯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在收纳盒中发现三只蚊子“落网”,最终,该点位共捕获4只蚊子。

1  2  3  >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