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以高品质引领乳业复兴

发布时间:2018-05-28 17:20:36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易鑫
分享到:
20K

飞鹤乳业养殖场内景

飞鹤乳业全封闭、无污染的自动化流水线 (资料图片)

在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总部及各个工厂里,都有一面特殊的墙。墙上贴满了宝宝们的笑脸,他们都是飞鹤员工的孩子。

在飞鹤,2万多名员工的孩子都是喝飞鹤奶粉长大的,每一个宝宝都是飞鹤的代言人,比任何明星代言更有力量。

从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间,中国乳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飞鹤等为代表的民族乳企重视品质、勇于创新,引领行业奋起直追,洋品牌占据大半个中国市场的局面已经反转,民族品牌正在强势复兴并走向国际市场。

打造“两小时生态圈”

2008年是中国乳业的分水岭。

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前的几十年里,国人被压抑的乳品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原奶和乳品的品种、数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但同时,重量不重质的问题也为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乳业遭受重大打击,国产乳品失去了国人的信任。国外品牌乘虚而入,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甚至一度占据国内高达70%的市场份额。此后的10年间,中国乳业将食品安全意识和产品品质放在首位,从低谷中艰难爬起,重新攀上了高峰。

“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路!”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将这句话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铁律。为此,飞鹤打造出中国乳业第一条全产业链,并选址北纬47度世界黄金奶源地开展农场、牧场及工厂布局,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努力完善覆盖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饲养、生产加工、物流仓储渠道管控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可控系统,质量管理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飞鹤乳业实现了“两小时生态圈”,从牧场挤下来的鲜奶最快2个小时便可运至工厂加工成粉,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乳品的安全和品质。“星飞帆”便是“两小时生态圈”的典型代表产品。

如今,以飞鹤等为代表的中国乳企已经凭借更好的奶源质量,全产业链、全流程管控筑牢了高品质发展的产业基础。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安全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17年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99.5%。

“我国很多乳企标准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说。

“源创新”成就“更适合”

如果说,过去10年间中国乳业最大的变化是用安全与品质重新赢得了国人的信任,那么,不断满足个性化、多元化与高层次需求则是中国乳企送给消费者的一份惊喜。

面对消费升级的浪潮,飞鹤给出的回应是“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打造更适合中国人的产品”。多年来,飞鹤以“源创新”理念为依托,将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广泛、严格的国际化研发体系。公司目前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科研能力可见一斑。

“中国宝宝的奶瓶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因此,飞鹤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将打造‘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飞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宝宝的体质特点,飞鹤以中国母乳为“黄金标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不断升级配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食用飞鹤奶粉的宝宝无论营养摄入还是身体反应,各项指标均与食用母乳的宝宝没有明显差异。飞鹤也凭借这一强大优势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有关专家指出,“更适合”不仅是民族乳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更代表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放眼当下市场,结合国人独特的需求或偏好而研发的常温酸奶、含乳饮料、功能性奶粉等创新乳品层出不穷,中国乳业的“更适合”时代已然开启。

“经历了2008年开始的整体滑坡、2014年的历史谷底,国产婴幼儿奶粉已经迎来回暖期,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婴幼儿奶粉开始全面突围,需求端明显复苏,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成为乳品消费增长的新引擎。作为龙头企业,飞鹤去年实现了销售额增长60%的好成绩,其中高端奶粉增幅达到241%。

让国产奶粉走向世界

“品质、创新、品牌是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3个关键词。”冷友斌表示,面对全球市场,民族乳业要从“站起来”迈向“强起来”,必须聚焦核心资源与优势,以“品质+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品牌强国建设。

近年来,飞鹤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一方面坚守优秀品质,一方面创新推出新产品,用户消费体验持续提升。连续4次获得世界食品品质品鉴大会金奖正是飞鹤在保证品质的坚实基础上持之以恒开展品牌建设的结果。2017年和2018年,飞鹤还连续两年入选“CCTV国家品牌计划”。

“下一步,飞鹤将以世界级品质、世界级标准为基础,不断加码品牌建设,努力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飞鹤奶粉’的美好愿景。我们希望与众多优秀的中国乳企携手同行,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竞争,让国产奶粉走向世界。”冷友斌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红洲)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