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基础设施大改善 贫困乡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8-06-11 11:29: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黄卫东 周术润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分享到:
20K

中国网611日讯 (黄卫东 周术润 ) 雨后初晴,走进岳溪镇柏竹村,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一条宽阔的乡村公路蜿蜒山间,房前屋后非常干净整洁……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功能齐备的宜居村落呈现在记者眼前。 

“我们村自来水和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正在地里干农活的村民张中荣高兴地对记者说,“全靠这些年扶贫工作搞得好,让我们的生活大变样。”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基底。”近年来,开州区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路、水、电、住房等问题,着力治理乡村环境,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幸福路到家门口村民致富加速度 

在南门镇双白村,一条宽阔整洁的水泥公路延伸到山上,直接连接到许多农户的家门口。 

公路不通之前,双白村产业发展不起来,大家一直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出村和通往产业基地的公路打通后,晚熟青脆李、水蜜桃等种植产业成为该村产业发展的主力。 

“公路硬化后,让我家400多亩水蜜桃有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和2016年相比,2017年游客进园采摘量提高30%,总产值达1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该村种植大户李代彬高兴地道出了因交通改善而受益的万千百姓的心声。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加快实施交通脱贫攻坚,是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州区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思路,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改造农村道路1696公里、人行便道760公里,投入资金约11.8亿元,实现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100%、通客运率100%,实现农村碎石公路全面管护,方便了群众出行、支撑了农村发展。

“道路一通天地宽”。交通脱贫攻坚的“东风”,催开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树树“繁花”。 

赵家街道渔乐村冬桃产业、满月乡双坪村中药材基地、长沙镇马鞍村黄桃产业、大德镇仁和村休闲农家乐、渠口镇毛坪村青脆李、大进镇紫金村红心蜜柚、南门镇东阳村养生避暑乡村旅游……交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活力,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发展扶贫项目,“酒香”飘出了“深巷”,各地特色产业真正“活”了起来。 

因“路”脱贫,开州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正越走越宽。 

“下一步,开州区将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到2020年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2200公里,全区撤并村通畅率达到100%,村(社)通达率100%、通畅率8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引来甘泉进万家饮水安全有保障 

谭家镇撕栗村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山高坡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特别是安全饮水是困扰该村多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去年,自来水管陆续接进了该村的每家每户。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撕栗村4、5、6组的村民却忧心忡忡,因为有了水管,却找不到水源。该村扶贫“第一书记”吴昌友非常着急。为让大家早日喝上自来水,他每天带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漫山遍野寻找水源,最终在向家村大洪岩发现了一股水量非常大,可以供3个组村民放心使用的泉水。 

找到水源后,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商量利用扶贫资金完成引水项目。这笔扶贫资金是19万元,动用这笔钱需经村民同意,于是一场大型的群众院坝会召开了。 

会上,90%的村民表示支持项目建设,希望早日吃上干净水。也有10%的村民存在顾虑。“万一这个钱用了,管道牵了,引不来水怎么办?”面对群众的担心和质疑,吴昌友立即决定召开群众现场会,组织这部分村民到水源地踏勘水位高低。最终,大家同意启动该项目。 

在向家村大洪岩通往岩井转盘的路上,到处都是近乎90度的悬崖,吴昌友带领工人将11公里的管道铺设完毕,一股股清澈的泉水送到了村民家中,解决了3个组400多人的人畜饮水难题。 

“饮水安全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区委、区政府先后把农村饮水工程项目以民生实事、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重点工作等任务进行考核、管理,并纳入行政效能监察范畴,且作为对镇乡街道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标,考核实行计分制。区委、区政府领导定期召开协调会,集中商讨、解决项目建设管理相关问题。”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5年以来,开州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及脱贫攻坚等机遇,实施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全区农村居民的饮水卫生条件,有效提升了供水保障。全区共修建农村人饮工程2677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3座,整治山坪塘7325口,铺设管线8500余千米,解决70.9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帮助8.75万贫困群众用上干净、方便水。 

安得广厦千万间搬进新家笑开颜 

走进五通乡桐林村4组村民谭以中的新家,只见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具摆放得整整齐齐。他现在住的这一套砖瓦结构的小平房与旁边破烂不堪的老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今年3月才搬进来住,要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这辈子都不可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谭以中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年老多病,家里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以前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早已破烂不堪,虽然也想修新房,但是没有那么多钱,是扶贫政策让他圆了新房梦。 

记者了解到,谭以中家的新房共花费5万余元,除去各项补贴资金4万元,相当于自己只花了1万元就建好了新房。 

“现在房子修好了,我可以安安心心在家种庄稼,搞副业了。”谭以中对记者说,他现在不但种了庄稼,还养了三四头猪和一些土鸡。 

“安全住房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确保贫困户人人有房住,开州区在落实住房保障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思路,扎实稳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州区在落实住房保障上,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宜搬则搬、宜改则改”的原则,采取财政支持、社会资助等方式,灵活实行“建、改、买”,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应建尽建”“应改尽改”。 

“通过拆除重建、修缮加固等方式改造农村危房,帮助贫困农村群众解决基本居住安全问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贫困人口住进了‘安全房’、‘保命房’,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区共改造农村危旧房13214户,惠及贫困人口数万人。同时,把2.94万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困难群众集中搬迁,统一规划建设美丽新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该负责人说。 

环境面貌大改观群众生活更舒心 

三汇口乡杨关村,虽然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但村里每一条村级道路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每一处农房院落被收拾得井然有序。“如今的杨关村可以说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活在这里非常舒心。”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有这么好的环境,得益于“干群义务扮靓乡村”活动的开展。 

杨关村结合本村面积广、在家劳动力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干部带头干+村民筹劳跟着干”的方式,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在全村范围内创新开展“干群义务扮靓乡村”活动。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除了清扫自家房前屋后外,还对全村道路进行清扫。短短几天时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清扫保洁的队伍中,有一个老人特别显眼,虽然与旁边村民比起来他的动作有些缓慢,但干得一丝不苟、满头大汗,他就是村里86岁的老人樊贤中,也是参加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别看我年龄大,但身体一直都不错,干这点活没得问题。”樊贤中说,前几天听驻村干部宣传要搞一次环境卫生,他就决定一定要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自己住着也舒服。 

“不仅要让贫困户有一个稳定安全的住房,还要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宜居,更舒适。”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全区农村的村容村貌更整洁,开州区以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载体,大力开展“脏、乱、差”整治,实现全区427个行政村村村干净、户户整洁。 

“开州区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印发了《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明确目标,层层落实责任,落实人员,加大考核力度和督促整改力度。”该负责人介绍,除了领导重视,开州区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力度也非常大,区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补助资金2.1亿元,用于全区40个镇乡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六个一”工程建设。在河道整治方面,完善落实40个镇乡街道“河长制”,及时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及河道树枝牵挂物,建立河道暴露垃圾、建筑垃圾日常监管机制,全面取缔沿河禁养区和限养区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养殖场、各类圈棚。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也实现了全覆盖。在2017年,区政府办先后印发了《2017年开州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州区脱贫攻坚农村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区427个行政村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以‘五清六治一洁’专项行动为目标,建立了村日巡查、乡镇周检查、区月考核的工作机制。2017年、2018年争取市级专项资金共计1600万元,让各村组建了保洁队伍,村保洁员达到3名以上,并要求各村优先聘用贫困人员,解决了200户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还为每个保洁员配置保洁工具一套。”该负责人介绍,在垃圾收运设施投入方面,开州区利用三峡后续规划项目,配套垃圾车140辆,垃圾桶17500个,使农村垃圾有效运出,全部实现焚烧发电处理。 

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州区建立了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做到“五有”,即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有长效的资金保障;建立了责任落实、督查问责、考核奖励、工作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截至目前,全区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427个行政村有389个行政村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含135个市级贫困村),91%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可以说做到了村村干净、户户整洁,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