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聚焦“四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8-06-14 13:03: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雷学刚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分享到:
20K

习近平总书记5月18日至19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南和强劲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中华大地上,既彰显政治责任,也体现使命担当。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应聚焦“四个维度”:

 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来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如果一个执政党对一个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不好,这个执政党是难以取信于民的,一个失去人民支持与信赖的执政党,如同离开了水的鱼,是难以生存的。纵观历代王朝的兴衰,凡是重视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王朝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凡是忽视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王朝必然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政权不稳,改朝换代。北欧的一些国家,他们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这些国家不仅发展后劲足,而且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高,也吸引其他国家的移民去定居。而那些长期处于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的国家,往往是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生存环境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得不好,唯一的地球也会被毁灭,人类就会没有生存的空间,其后果必然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重视,才能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增强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

二要从延续生存的长度来思考。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要保持地球村的生态和谐,促进人类与自然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地球的承载力,地球的容积率,地球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要延续地球的生命,建设美好的家园,是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个责任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老幼,都应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原则与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因此,只要我们加快坚持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对江河湖草不搞大开发,坚持大保护,就一定能延续地球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存长度。

三要转变发展尺度来发力。追求经济GDP固然重要,但是考量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唯GDP论。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必须加快建设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行动,为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和浓厚氛围。要坚决摒弃那种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盲目追求“GDP”政绩,而过度开采有限资源的发展方式。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如果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甚至吃子孙饭,断后代粮,这样的发展,眼前看很光鲜,但从长远发展看,是经不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如果我们单一的显性发展指标上去了,而我们的老百姓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上放心的食品,城里到处是光污染、电磁辐射、噪音干扰、看不到草坪、听不到鸟鸣,因环境污染导致各种疾病频发,这种发展实际是畸形的发展,老百姓性对这样的发展是会骂娘的。因此,我们要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刚性约束。要建立负面清单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瞎指挥造成严重后果的人,终生追究其责任。一定要把建设“蓝天白云”工程、“江河湖草”工程、“山水美丽”工程作为当地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环保不达标的地区,其官员评先推优与晋升实现一票否决制。

四要从提高文明的程度来普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影响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人类星河灿烂的文明,产生了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华文明古国。而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延续。古今中外大量深刻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人类文明是要有与支撑该文明的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谐调,才能不断延续、传承并繁荣昌盛。反之,其文明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和谐、受到破坏,这种文明就会衰亡。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子孙后代的延续。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光荣,破坏生态环境可耻”浓厚氛围。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从提高人类文明的高度,全程全员参与这项维系人民福祉的系统工程,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有所作为。每一个公民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承诺,坚持克服与己无关的观念,必须做到人人有责,个个有岗,我们就能实现承诺,不负人民,不愧历史,不辱使命。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普惠福祉的千秋大业。只要我们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就一定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乡愁、美好家园和美好未来。


雷学刚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