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猜想证实 山东郯城县发现"群居恐爪龙"

发布时间:2018-06-19 08:58:06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记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山东郯城县李庄,恐龙足迹面。陆勇 摄

原标题:侏罗纪猜想证实 山东发现“群居恐爪龙”

郯城县发现300个恐龙足迹,其中70个为小型恐爪龙类足迹,系世界首例

《侏罗纪世界2》正在热映,暴走的恐龙、狂奔的人类给人视听震撼,影片中的帝王迅猛龙让人眼前一惊。

与电影不谋而合,6月18日,中美澳恐龙足迹考察队的专家学者宣布在山东郯城发现了一大型恐龙足迹点,多达300多个,是一亿年前的恐龙的生活痕迹。

《侏罗纪世界2》中出现的迅猛龙的“狼群”特征在此次发现中被印证,迅猛龙属于小型恐爪龙类,这批足迹中,有70余个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龙类足迹,这印证了小型恐爪龙类的群居特性,此外,这也是世界上首例群体性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发现超过300个恐龙足迹

据介绍,该足迹发现于山东郯城县,被称为李庄恐龙足迹化石群。该处地形条件良好,横亘于临沭、郯城、东海、新沂四个县的马陵山,海拔不高,但状如奔马,恐龙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好,一直延续到临沭岌山,在没有山头的低矮丘陵里,第四纪耕土层之下几十厘米就可见白垩纪岩层。

2015年,国内知名的恐龙猎人唐永刚与化石爱好者柳洋在该地探索时,意外发现了该地密集的恐龙足迹。为了研究这批足迹,2017年4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副教授领队,临沂大学古生物所王孝理教授、张军强博士、郭颖博士等学者考察了这批足迹。

一般来说,一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种类都是寥寥一两种,但李庄足迹点的恐龙足迹却包括了肉食性恐龙留下的三趾形中型兽脚类足迹、小型兽脚类足迹、微小型兽脚类足迹,以及两趾形小型恐爪龙类足迹;植食性的窄间距蜥脚类足迹,宽间距蜥脚类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共七种类型,整体超过300个足迹。

现实版“白垩纪恐龙公园”

“300个并不是特别多,但多样性这么强的非常少。”邢立达告诉记者,这表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非常优越,才能吸引各种不同的恐龙在此繁衍。

临沂大学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孝理教授表示,该区域从来没有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所以只有恐龙足迹可以告诉我们,这里生活过什么恐龙。此处恐龙足迹的多样性令人震惊,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白垩纪恐龙公园。

通过对足迹化石制作数字模型,可以精确判断足迹的边缘,“最小的肉食恐龙只有50厘米,而最大的能达4米,它们穿梭在体长约9米、10米的大型植食性恐龙身旁,旁边还有群古鸟在水畔觅食,此时一群小型驰龙类蜂拥而至,对一个观察已久的目标群起而攻之,是一部绝妙的恐龙世界大片!”世界权威的恐龙足迹专家、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马丁·洛克利教授说道。

看点

首次发现群体小型恐爪龙类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恐龙足迹中有不少四道并列的两趾形足迹,大约70个。据介绍,这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两趾形足迹,大多数属于恐爪龙类恐龙所留。

恐爪龙类恐龙包括驰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属《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2》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属于最聪明的恐龙物种。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弹簧刀般的第Ⅱ脚趾,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在行走时,第Ⅱ脚趾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形的足迹。

《侏罗纪世界2》的迅猛龙等恐爪龙类恐龙为集群捕猎,就像现在的狼群一样。

但在2012年6月,中、加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宣布在甘肃省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发现了亚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龙类足迹,并不支持恐爪龙类恐龙的“狼群”特质。“永靖的恐爪龙足迹并没有平行或密集出现,这表明它们可能是孤独的猎手。”当时的发现者之一、权威恐龙学者、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菲利普·柯里说。

“它们(在郯城李庄发现的)每个足迹只有7至8厘米长,组成了四道行迹却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一道就是一只恐龙的足迹,可以看出是左右左右的步伐。这是典型的群居性的体现。”邢立达说,“此前足迹学家发现的恐爪龙类恐龙足迹大多数是独行侠,只有一例是平行的行迹暗示着群居,这让古生物学者对科普读物与影视中,群居生活的伶盗龙(又译迅猛龙)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此次我们发现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可以说为这个争议画上了句号。”

经过详细研究,学者们最终将这70个足迹归入迅猛龙足迹。据计算,这些恐龙体长约1米,奔跑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2.4米。

1  2  >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