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公益路 花甲又逢春——访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院长杨芝虎

发布时间:2018-06-28 10:56:31  |  来源:《公益慈善》杂志  |  作者:《公益慈善》杂志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分享到:
20K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在传统文化普遍不受民众重视的今天,有一个人,他十几年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累计做国学公益演讲上千场,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公益之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前半生高举改革大旗,引领一个大型企业发展,后半生他选择静下心来,投身公益,潜心研究国学,创立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在鹅岭公园幽静的山水之中让国学散发清香。这个人,就是杨芝虎。

是什么让他十几年来坚守国学文化高地,心甘情愿免费为公众演讲?是什么让他不遗余力的关爱老年人,将一颗爱心投入公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位于鹅岭的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对杨芝虎进行了专访。

忆往昔峥嵘岁月

初见杨芝虎,与记者想象中的形象差不多,穿一件唐装,戴一副眼镜,亲切的招呼记者坐下喝茶。或许是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多年,又常常做演讲,淡定与热情两种气质在他身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办过上千场公益国学演讲的杨芝虎谈吐流利,颇有些演讲家的风范,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显得自信且从容。说起他钟爱的中华传统文化,杨芝虎更是如数家珍,出口成章,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老年人生活的理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让记者不禁感叹他渊博的文史学识和深厚的国学素养。

这样一位儒雅的学者,重庆国学界与公益界绕不开的人物,在年轻时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杨芝虎祖籍山西,其父亲从老家来到重庆经商,投身实业,是当时的民族资本家。生于50年代的杨芝虎与同代人有着相似的经历,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有特别经历的一辈人,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杨芝虎作为知识青年当过兵,下过乡,与杨芝虎年纪相仿的一代人有许多都与他有同样的经历,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整个社会产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杨芝虎毅然扛起了重庆客运体制改革的大旗,加入城市交通投资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康福来”。

至今许多老重庆人仍记忆犹新,康福来是民生交通的代名词,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融入所有人生活的一段城市记忆,一种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杨芝虎作为康福来的“掌门人”,带领着企业做品牌化经营,为企业导入视觉、行为、理念识别系统,将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杨芝虎本人也随着品牌而被许多人熟知,一时间,媒体报道、企业邀约纷至沓来,杨芝虎成为了山城风云人物。回忆起这段岁月,杨芝虎说:“当时年轻,有闯劲,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

世事变迁,企业不再那么辉煌的时候,杨芝虎也曾从事过教育培训、策划咨询、顾问等等。一路走来,起起落落的经历让他获得对生命更加深刻的感悟。回想几十年前,杨芝虎因“康福来”被人知晓,而如今,大多数人提到杨芝虎时,传统文化、国学、公益则成为了人们的第一印象。轰轰烈烈的峥嵘岁月已经随时间消逝,留下的是一个潜心研究国学、传播国学、践行公益事业的文化人、公益人。近些年来,杨芝虎辛勤耕耘,不断将国学文化发扬广光大,将自己生活的重点全部放在国学与老年人生活这两部分上。


十年坚持做公益传播国学

人到中年,性格逐渐沉淀下来,杨芝虎开始被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吸引,读着一部部经典书籍,欣赏着水墨画与书法作品,慢慢参悟了古人先贤的智慧,国学的魅力让他沉浸其中,也成了陪伴他,让他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2008年,杨芝虎来到重庆渝中半岛脊梁之巅——鹅岭公园内的鹅项山庄,在鹅岭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的环境中创立了鹅岭当代国学会馆、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仿古式的建筑、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和典型的园林风格把会馆映衬得古朴典雅,如同闹中取静的桃花源,让人自然静下心来沉浸在国学文化当中。

也就是从那时起,杨芝虎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守望十几年,一路艰辛、一路探索,作为民非科研机构,重庆弘道国学研究院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在鹅岭国学文化高地上,坚持不懈地践行公益,团结和凝聚了重庆市的政界,军界,学界,企业界和社会名流的朋友,定期聚会,交流学习,坚持用公益讲座,智慧沙龙,德音雅集,茶座聚会,品茗论道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做社科普及活动。得到了老百姓和主管部门的一致称赞,XX年被授予XXXX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自建立以来,杨芝虎在国学馆组织了上千场为山城市民免费的公益讲座,他不仅自己免费演讲,还邀请国际国内的学者都来到鹅岭,把国学知识全部无私的奉献给了广大听众。“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去免费给大家开讲座,是不是作秀?”一开始,这样的质疑声很多,很多人都以为他不会坚持下去,但没有想到的是,十多年过去了,杨芝虎的免费讲座还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直到今天,他还每周至少开展两次讲座。

在鹅岭国学文化高地坚持公益传播国学十年之久,源于杨芝虎坚定的信念,他坚信:文化铸就民族之魂。而这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能量的义举,也感动了许多人。“国学是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智慧,好的文化需要传承,开讲座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才能将其发扬光大。”杨芝虎对记者说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因为这一份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坚持,杨芝虎才能毫无争议的在重庆鹅岭国学高地确立了旗手地位,成为重庆国学传播的标杆人物。

为老年人创造精神的桃花源

除了担任弘道国学研究院院长、鹅岭当代国学会馆馆长,杨芝虎还担任着中国长寿工程促进会副会长、老龄风采艺术总团团长,重庆市老年学会副会长,重庆《老龄风采》杂志社社长。对老年文化事业多年的耕耘是杨芝虎公益路上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敬老、爱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老年人生活的更加幸福,一直是我的目标。”杨芝虎说。

熟悉或认识杨芝虎的人中,许多都还记得2017年杨芝虎的60岁生日宴,数百位宾朋来参加这场盛大的寿宴,为他送上祝福。但杨芝虎却将这场寿宴办成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一场殊胜的新传统寿宴与尊老、敬老、爱老的特殊年会,本着“替天下儿女尽孝道,为天下父母送快乐,为爱心人士求福报”的精神,杨芝虎更是把寿宴上收到的10万元礼金尽数捐给了公益基金,让在场嘉宾颇为动容,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公益慈善及老年文化事业及弘扬道德文化而交口称赞。

杨芝虎把将这场寿宴定义为“甲子逢春,弘道人生”的中华传统汉式寿宴。

“甲子逢春”,正是杨芝虎多年来践行老年文化事业的核心思想。“其实60岁到80岁才是人生最辉煌的年龄段,”杨芝虎说,“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知识最渊博,经验最丰富,感情最成熟,关系最广泛,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只是眼看生命渐渐衰落,中年人是不完全具备这几大优势的。”

让老人重新唤起对生命的热爱,让老年生活过的更加精彩,让老人精神世界得到充实。这就是杨芝虎一直身体力行的事业。

这并不是一时起意,杨芝虎在老年文化事业上的爱心和付出早就有所体现,在他执掌重庆康福来客运公司风起云涌时就没有忘记回报老人和感恩社会。他曾出资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办起了第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用非药物疗法的传统医术,专为老年人排疾患的康福园医院;作为活动总策划与共青团重庆市委、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市中医研究所等六家单位联合发起“夕阳工程”爱心系列活动;满怀热忱地举办了在解放碑的“万人签名献夕阳”,在市老干活动中心创意的“夕阳大厦奠基仪式”等六大系列活动……

随着自己也步入了60岁,杨芝虎对生命的观察和老年人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也因此,他才能够对老年人生活感同身受,将老年文化事业发扬光大。多年来,他一直以“德行天下,孝爱为本”的理念致力于老年事业,用高雅艺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探索出养老事业的新模式;为未来的老年人群体设计了一套“心心相合,情投意合,谦让融合,快乐聚合”的晚年“四合院”的新生活模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解决养老中的诸多问题将会是一个愈发重要的问题。对此,杨芝虎说:“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很孤独,儿女不在身边,老人精神生活也比较空虚,我做老年文化事业,就是要真正给老年人找到一个符合传统文化的归宿,一个精神家园,一个桃花源。”(《公益慈善》·公益人物)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