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身边 红船驶进新时代】党员志愿服务变“常态” 红领之家汇集了一股暖流

发布时间:2018-07-04 11:34: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静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记者张静  实习记者张宁)“加入红领之家,需要带身份证来填写申请表自愿申请加入我们,加入后我们会一人给一个编号并发放红领成长卡。我们会在红领之家论坛上统一发布志愿服务活动,每次活动按实际需要有人数限制,红领成员参照淘宝抢购模式进行网上申报、认领,先申报先得服务机会。”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军浩告诉记者。

     “设立人数限制,是为了让每一次的志愿活动达到真正的效果,让每一个志愿者都缺一不可,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参加志愿活动,或者只是为了去‘打酱油’。” 陈军浩说。

  红领之家外景图

      项目常态化成一大特色

      红领之家将志愿活动内容,按照不同分类,设置了10个常态化的项目(护花服务、光明服务、献血服务、靓城服务、护绿服务、敬老服务、秀山服务、亲水服务、导医服务、领轨服务),并在这10个项目中设立党支部,牵头负责每一个项目的组织推进等,每一位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活动的时间安排、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点单申请。

      将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是出于从便民化以及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角度考虑,也是为了推动志愿服务向常态化、专业化、岗位化的方向发展。让志愿服活动可以为每一位居民带来“真正”的服务,将志愿服务活动走入每一位居民的“心坎里”。目前,项目常态化的模式正逐步推广到北仑区其他街道,这些志愿服务项目把基层党员联合起来,更多的为周围的居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积分兑换制:“牺牲你的享受,享受你的牺牲”

       每一位红领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都可以按小时兑换积分,参与活动1小时等于1积分,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红领成长卡,红领之家每月将每位红领志愿者的积分汇总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归档并发布在红领之家论坛,接受大家监督核对。

       当红领志愿者有需求时,可以用积分兑换爱心劵,用爱心劵支付被“服务”的费用。红领之家也会在论坛上定期推出理发券,洗衣卡、洗车卡,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商品”,红领志愿者可以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累计的积分兑换。这些福利作为“奖励”,一方面是对志愿者付出劳动的鼓励,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激励,影响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一位红领志愿者告诉记者,她曾用自己的爱心积分兑换了一张体检卡,这张体检卡是她为自己的母亲兑换的。后来妈妈一直没舍得用这张体检卡,问其原因,她说:“妈妈一直把体检卡放在身上,她经常会拿着这个体检卡跟周围人去说,这是我女儿做好事得来的。”

陈军浩在给记者们介绍红领之家的情况

        以志愿者帮扶社区矫正人员的模式获赞

       2014年8月,陈军浩的团队承接了北仑区新碶街道社区服刑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社区矫正、帮教救助相关服务。“发动党员们一起参与,共同帮助他们重回社会。”陈军浩说。

     “按照不同志愿者的身份,我们会给不同的编号。除了后台能看到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志愿者之间彼此不知道身份的。”陈军浩介绍,已有5000多人次矫正人员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还有14名特殊人员在红领之家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

       冯凯(化名)是北仑区一位社会矫正人员,他加入了红领之家,每周的活动几乎都会参加,一开始不太爱说话,总是默默地做事。后来红领之家的工作人员在活动中安排他为负责人,带领大家一起做志愿服务工作。慢慢地,冯凯放松下来,他会在联欢晚会上主动表演,也会在活动中帮助其他志愿者。冯凯说,做志愿活动既是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让身心愉悦的一种方式。

       矫正人员和“红领”编在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专业社工引导和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帮扶,激发他们身上的善。用“激发善”“去标签”“社工+志愿者”的红领矫正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突破。2016年,在国际社区矫正协会第24届研讨会上,陈军浩介绍了红领矫正模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许、认可。

       据悉,红领之家成立于2012年5月,是宁波市北仓区一家以党员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主业的社会组织。几年来,红领之家以常态化的服务项目、网络化的运作方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有效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步入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和品牌化。在实践中,红领之家坚持党建为引领,致力于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在红领之家,注册的“红领”志愿者有1202名(其中党员711名),发展党员485名,组织活动共计2308次。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