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臭水沟”是怎样变成清澈河流的?

发布时间:2018-07-13 11:15:08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image.png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河岸两旁遍植垂柳、美人蕉等,还有景观步道供人游览,在重庆潼南塘坝河旁,纵是夏日气候炎热,傍晚时分也有不少市民到此散步休闲。徐徐河风吹来,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丝丝凉意。但就在两年前,这条河流却是条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臭水沟”华丽转身美丽河滨路

塘坝镇位于重庆潼南区南部,塘坝河在其境内流经17.8公里,是琼江的主要支流,最终经嘉陵江汇入长江。在2016年以前,塘坝镇上开了很多家养殖场,养猪、养鸡、养鸭,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据市民陈先生回忆,河流上游还开有一家农贸市场,垃圾随意倾倒,河水浑浊不堪,终日弥漫着一股恶臭。

2016年6月,潼南区塘坝镇开始治理塘坝河,首先便是关闭了所有养殖厂,将河道1千米以内范围都设为保护区,严禁养殖牲畜。镇上还筹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塘坝污水处理厂和四座农村污水站。据塘坝镇镇长张长国介绍,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废水约1800吨,镇上共有人口2.2万余人,排放的生活污水已有95%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工厂现场看到,处理后的水看上去清澈透明、毫无杂质和异味。张长国称,这些水经过处理后已达到1级B标,可直接流入河流。

张长国2017年开始担任塘坝河的镇级河长,关闭养殖厂、污水处理厂投用,塘坝河变得一天比一天清澈,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镇上协调潼南区水务、环保等部门开展河道整治项目,先后投入资金1550多万元,整治河道3.6公里,建设护堤4.95公里,清除塘坝河28000平方米水域淤泥3900多方。此后更是发动全民参与河道清理,张长国表示,“河道里水生植物腐烂后会发臭,必须一看到立马打捞上来。全民清理一是能保证清理的常态性、及时性,二是让大家自己动手,并知道其中利害,才自觉地不乱扔垃圾。”现在塘坝镇每个村子都有河道清理的考核任务,并且按其排名直接和经济挂钩,大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在的塘坝河两岸种满了垂柳、菖蒲、美人蕉等亲水花草,2万余株植被将河水掩映得更为清澈。

河长制走向“河长治”的潼南探索

塘坝河的例子在潼南绝不是个案,潼南全区共有大小河流135条,区、镇(街)、村(社)三级河长共639名,已实现“一河一长”全覆盖。

区域内135条河流,在重庆来说不算多,但潼南的河流却有一个特殊之处。潼南区水务局副局长、河长办副主任曾燮辉表示,“潼南是一个农业大区,是‘西部绿色菜都’,有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离不开灌溉用水,所以对河流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涪、琼二江贯穿潼南区全境,留下了大片冲积平原,非常适宜蔬菜种植。崇龛、罐坝等规模化的蔬菜基地都紧邻河流,伴水而生。曾燮辉介绍,现代农业能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改变传统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所以潼南全区对河流治理的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区级河长只要是工作调研,必定巡河,而且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首接首问首办’,谁发现问题,谁就跟踪到底!”

潼南区常务副区长曾荣在崇龛调研时曾发现一处水源地漂浮物没有及时打捞,该处还是一个取水点,他立即督办此事,很快便补修起50米防护网,清理杂草150平方米,并安装了4块告示牌。

“污染的表象在河里,根源却在岸上。”潼南区成立河长办,将所有相关部门整合起来履职。去年12月,全区开展取缔河岸非法采砂、非法码头整治行动,截至今年1月,涪江河岸边的60余家砂石加工厂,逐一由砂石企业自己关停搬迁。据不完全统计,这60余家砂石加工厂占用了3000余亩耕地或河岸地。非法采砂被取缔后,企业不仅要自己关停砂石加工厂,还要协助当地镇街将破坏了的耕地和河岸地恢复。

曾燮辉表示,潼南是重庆的“菜篮子”“后花园”,严格追责问责,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能有效保障“菜篮子”的供给、“后花园”的生态,更能还给老百姓一片清水绿岸。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