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古玉鉴藏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中国网7月16日讯 为适应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新趋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古玉鉴藏委员会于15日在京成立。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古玉鉴藏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昨日上午在北京京瑞国际大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古玉鉴藏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段岳山主持。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雅娴宣读了《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关于成立古玉鉴藏委员会的决定》。古玉鉴藏委员会等备组成员陈学建作筹备工作报告并就章程(草案)进行说明。筹备组成员张友来报告代表的产生情况并就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办法进行说明。筹备组成员张建宁宣读了理事候选人名单。筹备组成员秦军宣读了《古玉鉴藏委员会会费收支管理办法》。大会表决通过了《古玉鉴藏委员今章程(草案)》、《古玉鉴藏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办法》、古玉鉴藏委员会理事人选及《古玉鉴藏委员会会费收费支管理办法》。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最后,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增恩讲了话。
在大会之后的第一届理事会上,选举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当选为古玉鉴藏委员会会长,中国古玉研究会副会长段岳山为古玉鉴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会议聘请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伟、屈万祥丶张柏、社科院考古所专家杜金鹏、首师大考古系主任袁广阔、玉雕大师田健桥为古玉鉴藏委员会顾问。王伟代表顾问讲了话。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古玉鉴藏委员会会长侯彦成作了总结报告并指出,“古玉鉴藏委员会主要由古玉收藏家、鉴赏家、学术研究者,以及爱好玉文化的相关人士组成。承担着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在古玉鉴藏、学术研究、展示交流、鉴藏家队伍建设等相关职责。是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在古玉文化方面的一个主要窗口。古玉鉴藏委员会遵循建好古玉鉴藏研究的高端人才队伍,加大玉文化研究力度,抓好民间古玉精品征集、展示、交流平台建设,兼顾国家、单位、个人利益,为国家文化战略服务,为民间古玉鉴藏研究服务,为本会藏家发展服务的方针。”“古玉鉴藏委员会要鉴藏一流的藏品,凝聚一流的人才,研究一流的文化,做出一流的业绩。要用天下玉友是一家的情怀,团结广大玉友,和相关组织与机构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共赢。严格按章办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古玉鉴藏委员会章程》,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古玉特别是高古玉的鉴定问题,一直是古玉收藏的瓶颈,影响了民间古玉的收藏与玉文化的研究。有鉴于此,由侯彦成、刘增恩、段岳山、张友来、陈学建等共同发起筹建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古玉鉴藏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终于落到实处。
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吉林、黑龙江、新疆、海南、澳门、江苏、甘肃、四川等全国各地代表一百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部为主管单位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会员遍布全国,汇集了近万名古玉鉴藏家。并设有红山文化研究会、齐家文化研究会、三星堆文化研究会、科技检测中心等十余个机构。多年来,科技检测中心与文博系统和大专院校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和不断完善古玉大数据库,为传统眼学鉴定和科技检测相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玉鉴藏委员会的成立,为科技检测和传统眼学鉴定结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古玉鉴藏委员会有望在民间古玉收藏鉴定中,走出一条新路。
在理事会议后召开的古玉鉴藏委员会会长办公会议上,古玉鉴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岳山在未来五年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作重点规划:
1、 建立民间古玉精品库
制定藏品标准,明确藏品来源,突出藏品特色,做好藏品征集,建立民间古玉大数据管理系统。
2、组建古玉鉴定队伍
整合古玉科技检测、鉴定、学术研究、拍卖评估的资深人士,组建鉴定评估队伍。传统眼学与科技检测相结合,突破古玉鉴定瓶颈,保证鉴定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3、加强学术研究与文宣出版工作
建立学术研究队伍,对古玉文化、艺术、鉴定评估、古玉收藏,以及玉文化和国家软实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做好玉文化系列丛书的出版工作。
4、组建古玉鉴藏家队伍
逐步建立起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古玉的鉴藏家队伍。并制定古玉鉴藏家的标准,在古玉精品、鉴赏水平、人品玉德修养上,加以引导、培训、提高。
5、建立古玉展示与交流平台
整合玉文化产业资源,发挥玉文化研究会与古玉鉴藏委员会已有平台优势,打造不同功能的古玉展示交流平台,建立各地各具特色的古玉鉴赏中心。
6、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加强古玉文化与鉴赏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加强与高校文博院系的合作,优势互补,提高古玉鉴藏家的理论修养,做好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古代玉石器研究中心”的工作。
段岳山常务副会长还布置了2018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依照藏品真、精、稀的高标准,先期在研究会征集古玉精品360件,奠定古玉文化研究的基础。为在五年之内建成古玉精品数据库做好铺垫。同时,还要做好民间古玉精品系列书籍的出版工作,兼顾玉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此外,还要在全国建立十余个展示交流中心。为展示与传播玉文化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