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港 产业新城——魅力曹妃甸

发布时间:2018-07-27 06:0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孟超
分享到:
20K

中国网7月27日讯(记者 孟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4年2月26日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奋力开拓。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正迸发出蓬勃活力。

京津冀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等11个地级市,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1.1亿。曹妃甸正是这个圈里最显著的示范区。

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原为渤海湾中的一座带状沙岛,历经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正加速成长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合作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汇聚点。

曹妃甸港口已建成运营码头泊位92个,尚有未建万吨级以上泊位276个;已开通内外贸航线110余条,建成、在建集疏港铁路4条,蒙冀铁路直通俄罗斯远东地区。

近年来,曹妃甸区精品钢铁、石油化工、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加速聚集。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华润集团等17家央企,首钢集团、金隅集团等130多家大型国企、知名民企纷纷落户,包括中冶瑞木新材料、中石油LNG调峰等104个项目落地开工,首钢二期、华润二期等190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等58个项目竣工投产。

2010年6月26日,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厂巍然屹立在渤海之滨的曹妃甸,这就是首钢京唐公司。首钢京唐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和在曹妃甸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也带动了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他们依托曹妃甸深水良港、40万吨矿石巨轮自由出入的优势,使铁矿石原料不必卸载即可以用皮带快速运到首钢堆场,每吨钢节约成本200元,矿石码头每年可为国家节省运输费用5亿至10亿元。结合“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每年可节约地表水1993万吨。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两地产业转移,是曹妃甸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曹妃甸相继规划建设了1800亩京冀协同发展示范扩充区、1.8平方公里滨唐(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优秀企业、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推动曹妃甸产业大发展,2017年,曹妃甸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0.9亿元,财政收入11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90亿元,累计建成运营码头泊位92个,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1亿吨,引进港口贸易企业67家,实现贸易额152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11.3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河北前列。2018上半年,曹妃甸区累计签约京津项目50个,总投资194亿元。其中北京项目36个,总投资174.88亿元;天津项目14个,总投资19.49亿元。

在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曹妃甸还吸引北京的医疗、科技、文化等资源聚集。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形成科研教育产业发展核心区。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

曹妃甸因海而生,依港而兴。这里流传着唐太宗与曹妃的爱情故事,寄托着孙中山先生大港兴国的蓝色梦想。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已完成填海造地210平方公里,十大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担当着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河北沿海增长极的时代重任。(曹妃甸区委外宣局、首钢京唐公司供图)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