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巴人汲水图》等经典之作首次在渝集中展出

发布时间:2018-07-31 16:04: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image.png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毅琴宣布开幕

image.png

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致辞

image.png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致辞

image.png

徐庆平向观众介绍徐悲鸿的画作

中国网7月31日讯(付恋 陈琦)“七十多年后,他的作品替他回家了!”7月31日,“回望归鸿——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开幕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回忆起父亲徐悲鸿在抗战时期的艰难创作历程以及对重庆的深厚感情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他提到,重庆是父亲一生中最重要时期的一个家,“庆平”这个名字也意味着“从重庆到北平”。这次展览也带来了他几乎所有的最精彩的绘画作品,可以说是“他的作品替他回家了”。他强调,这次展览是为了完成先祖们的愿望,让重庆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让重庆人民更加幸福。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徐悲鸿抗战时期经典之作在重庆的首次集中展示,也是继1998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徐悲鸿纪念馆在渝合作办展二十年后的再次携手。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0月31日,展品来自徐悲鸿纪念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的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75件套,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和书法等多种类型,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值得一提的是,展品汇集了徐悲鸿抗战时期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历史价值性的系列作品,包括《巴人汲水图》、《会师东京》、《奔马》、《泰戈尔像》和《喜马拉雅山之林》等绘画巨作。

记者获悉,此次展览定位于文献艺术展,设计颇有亮点,用三个篇章集中反映徐悲鸿在重庆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成就,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全面解读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世界。记者看到,第一篇章为“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挖掘,梳理出徐悲鸿1937年至1946年间的活动路线和创作经历。通过原创纪录片和图片共同呈现的手法,引领观众纵览叙事线,迅速进入主题。第二篇章为“哀鸣思战斗”,集中展示了徐悲鸿抗战时期经典之作,传递出徐悲鸿艺术作品中饱含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第三篇章为“真宰上诉”,通过类型丰富的作品,阐述徐悲鸿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徐先生一生都满怀激情的生活在他的创作中,以艺术实现报国之心,他是一位把生命活成艺术,又把艺术活成信仰的人!”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介绍,从1937年到1946年近十年间,重庆成为徐悲鸿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这期间,他将自己的情感与民族大众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不辞辛劳地为抗战筹集资金,成为抗战时期艺术领域的一面旗帜。他坚持探索中国画改良的道路,将西方素描造型和鲜明的色彩特色融入到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中,对中国画坛影响极为深远。

据了解,遵循坚持“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的原则,突破“文物精品展”传统模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十三五”期间策划了“中国画•绘画大师抗战时期作品系列展”,定位于具有学术性、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原创性主题系列展,2017年重庆三峡博物馆曾汇集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绘画作品,在重庆成功举办系列展之一《金刚坡下: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此次与徐悲鸿纪念馆等办展单位的成功合作,将助推系列展的策划举办,继续呈现出抗战时期的绘画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和民族精神。引领观众集体追忆七十多年前的重庆,这里不仅是一座硝烟弥漫的英雄城,也是一座墨香四溢的艺术城。

部分作品:

image.png

《山鬼》:作者借神话题材将西方人体画引入中国水墨画,是对中国人物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image.png

《泰戈尔》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