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筹款平台须凝聚而不是伤害善心

发布时间:2018-07-31 16:05:44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封寿炎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日前,网络慈善筹款平台水滴筹再陷舆论旋涡。一位求助者因女儿重病筹款25万余元后,被网友曝光其家境殷实,“有店有房有车”。随后,获助者竟然大肆辱骂捐款者。一则爱心故事,硬生生演绎成了“农夫与蛇”。水滴筹凝聚了善心,最终却又伤害了捐款者的善心。

按照水滴筹官方网站的介绍,成立两年多来,已经累计帮助55万名大病患者筹到超过62亿元治病钱。这些善款为千千万万家庭雪中送炭,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可以说,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筹款模式,对于凝聚社会爱心、促进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诚信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社会爱心尤其需要珍视和呵护。随着不断成长和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如果平台无法保证筹款、用款各个环节的真实和诚信,甚至一再伤害捐款人的爱心,那么其公益慈善行为的实际效果,就有可能跟它的宗旨南辕北辙。

此次求助者的女儿突患重病,需要巨额医药费的情况属实,筹款数额也与治病所需大致相当。然而,求助者却有意隐瞒了一部分关键事实。据了解,求助者是南宁某老友粉店的老板,家庭经济能力完全可以承担30万元左右的医药费,应该不属于水滴筹的帮助对象。

当真实情况曝光之后,舆论的矛头几乎一致指向求助者及其女儿,而更应承担责任的筹款平台反而被人们轻轻放过。求助者钻空子属于私德有亏,其女儿恩将仇报更是突破了道德底线。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很难奢望每位社会成员都具有良好道德和过硬品行。扎紧体制机制的篱笆,堵住漏洞和缺陷,使他人没有空子可钻、没有可乘之机,这正是机构平台的责任所在。

像水滴筹这样的网络筹款平台,其功能之一是“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免费筹款工具”。那么,它们就有责任确保求助者两方面信息的真实性:一是确实属于大病患者;二是确实家庭困难,无力承担医疗费用。从实际情况看,平台并没有能力确保这两个方面信息的真实性。它的审核更多侧重于在线形式审核,没有足够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开展实地审核,也没能与更多的权威部门和有关机构共享真实有效信息,从而为诈捐、骗捐留下方便之门。

在应对舆情危机时候,一些公益平台同样能力不足、缺乏经验。今年5月份,水滴筹引发的“王凤雅事件”轰动全国。水滴筹身处舆论风暴的核心位置,却在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提供真实信息方面几无作为。“王凤雅事件”给公益慈善事业和社会伦理正义都造成了巨大伤害,作为关键当事方之一,水滴筹的能力不足和处置失当难辞其咎。

近十年来,民间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民间公益平台、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遍地开花,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还处于比较粗糙的初始阶段,“能力跟不上爱心、素质配不上雄心”的状况相当普遍。一些诈捐、骗捐事件的频频出现,在筹款、使用善款过程中发生的丑闻,以及一些组织和个人在职业操守和品德方面的瑕疵,都不断侵蚀着民间公益慈善的信誉和形象,显然不利于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作为新兴慈善力量,网络慈善平台有责任从自身做起,通过提高水平能力、完善体制机制、查堵缺陷漏洞,使这一慈善形式凝聚起来的爱心和力量,真正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