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重庆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8-08-17 13:43:22  |  来源:重庆日报  |  作者:夏婧 崔力 张铺秋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八月十五日,重庆美术馆,2018重庆(国际)影像文化节,市民在“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摄影活动作品展区前拍照留念。

8月15日,重庆美术馆,2018重庆(国际)影像文化节,《见证重庆——大型影像文献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

图①为1961年出版的连环画《小灵通漫游未来》。上世纪60年代人们心里畅想的未来,而今大部分都已实现。

图②

图②图③为法国摄影师蒂姆·弗兰柯的组图《蝶变》,用镜头聚焦重庆。

8月15日,2018重庆(国际)影像文化节的首个展览《见证重庆——大型影像文献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上千幅照片与大量影像资料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一座城市在这个时代成长的喜悦与激情。

连环画描绘的“未来世界”

走进展厅,一本1961年出版的连环画《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现在观众面前。连环画中的每一页都被放大,张贴在墙上。

这是《十万个为什么》作者之一叶永烈创作的连环画,讲述了一个小记者穿越到未来采访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惊奇的是,上世纪60年代,人们心里畅想的未来,大部分都已实现。比如,可以看到爷爷的半导体小盒子,就是今天可以视频通话的智能手机;没有齿轮的手表,就是现在的智能手环;能放在眼睛里的老花镜片,就是今天的隐形眼镜。

在50多年前,叶永烈还是个21岁的大孩子,为什么能对未来世界“预测”得如此准确呢?为此,主办方特意对叶永烈老先生进行了一段视频采访。视频中,老先生得意地说,因为他在写《十万个为什么》时,就阅读了大量科学书籍,加上想象力的发挥,可以说“对未来了然于胸”。

“重庆发展得很快,重庆的现在、未来都会有‘小灵通’的影子。”老先生说。

媒体人眼中的“时光地毯”

走进时光隧道是什么感觉?大概没有人知道,但昨天很多观众在展场内走了一回“时光地毯”。

1978年9月,重庆市第一家专业出租车公司成立;1983年12月,重庆市第一座地下人行通道建成;1997年6月,重庆成为直辖市……在“重庆时间”展区中,仿佛由时光片断组成的地毯从入口处铺开,上面记录着从1979年到现在发生的大事件。

在“时光地毯”的旁边有一面“时光墙”,这面墙借鉴早年剪报的形式,由15张《重庆日报》头版版面,以及数张新闻照片组成,时间跨度40年。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1980年7月2日,《重庆日报》头版写着“热烈庆祝重庆长江大桥胜利竣工”的大标题;1985年7月30日,《重庆日报》头版刊登了“怎样做一个新时代的重庆人?”专栏。此外,《重庆日报》还刊登了大量记录时代变迁的新闻照片,包括1981年重庆电视台成立后,大家一起看黑白电视的画面。

“这个城市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当人们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的时候,有这样一份报纸,风雨无阻地记录着城事,如同一本城市日记,她就是《重庆日报》。”一位主办方工作人员如是说。

世界眼里的“重庆表情”

重庆早已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在外国人眼里,重庆又是怎样的呢?在展场内的“重庆表情”板块,就有来自法国、土耳其等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重庆,它们真切而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我被重庆的城市边际线条吸引,在这些地方,重庆虽不能被真正看见,却如此地可被感知。”在作品介绍中,土耳其摄影师费瑞特·库亚斯这样形容重庆。

他的作品《雄心之城》创作源于2005年至2008年间的几次重庆之旅,这组作品十年间多次在欧洲多国展出,屡获国际奖项,却从未在重庆展出过,此次展览是它的首次回归。

此外,法国摄影师蒂姆·弗兰柯的《蝶变》在现场也很受追捧。在这组作品中,蒂姆·弗兰柯将镜头对准这座飞速发展城市中生活的普通人和他们所在的生活场所:修建中的宏伟跨江大桥、城市中尚未被开垦的土地、高耸建筑群与农田的奇妙相交……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9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重庆美术馆免费参观,寻找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