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渝中作为重庆开始生长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富集、商贾云集、名人荟萃之地。
今年以来,渝中区秉持“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产城融合”文商旅城融合发展原则,坚持以“城”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形,以“商”为体的发展思路,母城渝中的颜值、气质不断提升,前来旅游、投资、兴业的人们络绎不绝,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正在变为现实。
以“城”为基 培育融合发展示范点
一座城市,最先打动人的往往是个性化十足的“小地标”,他们或承载历史记忆,或关照当下生活,或串联未来憧憬。
近年来,渝中始终把特色化发展之路摆在首位,规划建设十八梯、湖广会馆、白象街、大礼堂及马鞍山等10个传统风貌区,改造利用鲁祖庙、民国印钞厂、飞机码头、燕子岩等10个山城老街区,整治提升解放西路、金汤街、领事巷等10个特色老社区,让散落在街巷的老建筑、老步道、老工艺、老字号等文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点。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拍摄地鹅岭贰厂文创公园,集设计区、娱乐区、文化区、艺术区、市集区及酒店区等6大功能于一体。简约现代的室内装修与写满沧桑的废弃厂房形成了鲜明对比,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穿梭于厂区内,强烈的反差犹如一场新旧世界的时空对话。鹅岭贰厂节假日人流量上万人次,成为继解放碑、洪崖洞、长江索道之后,渝中区人气最旺的旅游景点。
作为全市28个传统风貌区之一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依山就势,沿山而建,将着力发展展览、文创、民宿等功能。目前,项目首开区从十八梯较场口起点沿十八梯主街至171号文物建筑两侧,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外立面装饰和景观工程设计,计划年内对外开放,届时将吸引一大批有识之士前来兴业。
“以‘城’为基,打造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点,是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抓手,也是筑巢引凤的重要载体。”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培育一批融合发展示范点对提升城市形象、激发发展引擎、繁荣区域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以“文”为魂 老建筑变身新街景
举办《国学•母城文化行舟》,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88个重庆人摄影展,讲述平凡人的优秀品格;开设刺绣课程,传承蜀绣非遗技巧;发起每天阅读挑战,徜徉在知识海洋……自曾家岩书院开馆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及游客“书香度夏”。
曾家岩书院位于中山四路曾家岩19号,毗邻曾家岩50号周公馆,所在的建筑为渝中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末。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对它进行了修缮。”据区电创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曾家岩19号作为园区重点打造的文商旅城融合发展项目,当初在定位时,就尤其注重对历代文化底蕴的“活化”,最终确定在此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园,尽可能将此地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如今的曾家岩19号主要由曾家岩书院、靶点影业、民国影像馆等项目组成,半年时间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文化创意、数字传媒为主题的文旅新地标,成为了海内外民国文化爱好者及外地游客来渝旅游的重要一站。
“以‘文’为魂,就是要在文物利用时,坚持保护与传承并举,最大限度还原它们的历史风貌。”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渝中区先后完成了3处文物保护修缮,并对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等进行了合理利用。巴蔓子墓和湖广会馆环境得到了提档升级,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文物保护规划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复。
正是在区委、区政府和广大运营公司的携手努力下,一个个老建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由内而外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渝游玩、体验。
以“旅”为形 旅游品质日臻提升
伴随着重庆旅游业的持续火爆,渝中都市旅游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五一”小长假里,全区共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193.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2%和20.3%。
“如何提升游客满意度,打造高品质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一”小长假后,渝中区各大景区景点在总结“五一”小长假经验的基础上,踏上了提档升级之路。
被称为《千与千寻》现实版的洪崖洞引入智能人流监测系统,添置高清监控设备和安检设备,优化游客游览动线,升级微信公众号,铺设免费WiFi,加大消防投入,景区智能化发展情况良好。
长江索道则从完善景区硬件设施、规范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技能、提升游客观光体验和乘坐索道舒适度、建立“旅游+”服务平台、实施预约购票服务、设立微信照片打印机、推广“腾讯乘车码”等方面入手,推动景区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
对于新晋“热门景点”李子坝轻轨站,8月21日,一直备受市民和游客关注的李子坝观景平台正式揭开“神秘面纱”,对外试开放,宽敞舒适的观景平台为游客“打望”轻轨穿楼提供了便利。“从平台观景,视野很好,拍照角度也很好,还能看到美丽的江景,特别棒。”来自上海的游客杨之光如是说。
除了一景区一套“升级”方案外,渝中区还编制《渝中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增产品、扶项目、建载体”三个方面拓展旅游触角,加快推进后街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启动创建虎头岩文创园区和桂花园文创基地、扶持《火锅江湖》《醉巴渝》等驻场演出项目,以增强文化内涵、产品辨识度和核心吸引力,让游客“听了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以“商”为体 新兴商业活力焕发
开展迎春宴席展、举办国际咖啡文化节和618电商节、承办电商扶贫爱心购活动……有着“西部第一街”美誉的解放碑,素来就是重庆商贸的代言人,也是重庆各大节会的首选地。随着渝中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大批新商业新模式纷纷落地解放碑,极大地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购物体验。
今年1月,位于解放碑步行街的国泰广场以PARK108国泰优活城市广场的身份全新亮相。升级后的PARK108定位主要面向青年群体,分“致•乐活”“格•休闲”“潮•创艺”“悦•浪漫”四大特色主题街区,成为了年轻人购物、休闲的集聚地。
而就在PARK108的不远处,依托跨境电商新兴商业模式蓬勃发展的丰趣海淘Wow哇噢全球精选店也正式开门迎客,市民前往该店可“打望”全球热门商品,并享受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新零售购物便利。
“以商为体,大力扶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融合文化、旅游元素的创新商业,打造城市新亮点,是渝中区商业发展的方向。”据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渝中区有效整合提升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共生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获得首批“中国文商旅产业发展示范区”称号。
4月初,由区商务局、区旅发委、区文化委、腾讯大渝网联合打造的智慧渝中文商旅消费服务平台——“玩味渝中”正式启动,获评“2017渝中红店”称号的25家店铺成为首批入驻商家。该平台通过“互联网+深度体验”,链接重庆千万级用户,打造吃住行玩娱购一站式体验平台,进一步优化了消费结构,提升了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
在相关部门的着力引导下,渝中区新型商业发展迅速,30余家限上企业网络零售额增长52.8%,较去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增速创3年来新高。当当线下书店、超级物种、星巴克黑鹰臻选店等纷纷亮相,为渝中涵养了大量文气、人气和财气,全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