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已经降下帷幕,但在文博会上很多民间手艺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巴南展区的鱼洞乱针绣,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刺绣”,在文博会期间就深受观众追捧。作为鱼洞乱针绣传承人的王华,她不仅仅是希望看到展会现场受到观众喜爱,更希望这门手艺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来传承。
鱼洞乱针绣区级传承人王华
机床工人变身绣娘
王华今年48岁,在接触鱼洞乱针绣前,曾是工厂里面一位普通的机床工人。2012年,王华生了一场病,便从工作中内退下来。“我闲不住,正巧内退后不到一个星期,社区来家访,提到鱼洞街道文化中心有免费的乱针绣培训班。”王华回忆道,当时她的儿子在读高中,正处于叛逆期,不太愿意学习。为了给儿子做榜样,王华决定从头开始学习一门手艺。
“我可以说是零基础,也不会画画,对于学习鱼洞乱针绣,还是有些难度。但我愿意去学,以此勉励儿子,和儿子比赛,看谁学得好。”就这样,王华来到培训班。
“有句口头禅,说‘要想学会绣,先要学会拆’,意思是我们在绣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拆掉重绣十次、百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天拿针,被针扎破手指是常事。”王华说。
一幅作品绣了10个月
据王华介绍,鱼洞乱针绣和普通的刺绣不一样,它的色彩更有层次、更立体,擅长用色彩的变化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普通的刺绣,一般绣一层,鱼洞乱针绣,一般要绣3到5层,且丝线极细,细到眼睛都看不怎么清楚。”王华边说边绣。她喜欢绣国画,主要以动植物为主。
“我们算是在用针和线画画吧,作品的层次感跟素描很相近。所以,若是有绘画基础,将会更好。我以前没学过画画,自从学了鱼洞乱针绣,平时闲来无事,还要补习绘画功课。”王华说。
“这很需要耐性,心浮气躁肯定学不好,算是磨炼自己,也算是修身养性。记得以前我为了完成一幅叫《金牛迎春》的作品,拆了不下20次,足足绣了10个月。”王华表示,她当时怎么都绣不好牛的额头,但城市里又看不到牛。为此,她专门让去农村的朋友帮忙拍牛的照片。随后又听教她的老师说,狗的额头部分和牛相似,于是她就经常观察身边宠物狗的额头。
王华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也正因为如此,她绣出来的作品很是精致,经常被博物馆或者高校等收藏。
希望传承给更多的人
“鱼洞乱针绣给我带来的变化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比以前更善于观察生活,更自信了。且有时候,我还能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喜欢。”王华说,她的朋友刘丽,就是其中一个被带动的人。
“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很喜欢这个,但是他们不太愿意花时间来学。我掌握了这门手艺,就应该好好传承、发扬,争取带动更多的人。”王华表示,她经常会参加一些展会、活动,给现场观众讲述技法。她争取每年都带上一两个徒弟。“现在,我有3个徒弟,希望以后还会教授更多的人。”
相关链接
鱼洞乱针绣
鱼洞乱针绣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刺绣种类,创立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乱针绣,在巴南鱼洞已经传承了近百年。乱针绣又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刺绣”,其结合西画的色彩和素描画的衬影法运用于刺绣,使刺绣与绘画结合起来,在针法中融合笔调,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