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中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文化与月亮密不可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月亮在中国人的眼中不是一个普通的星球,而是一个承载着神话传说和深邃内涵的寄托。
在神话故事中,嫦娥偶然服下不死药后登月成仙,同玉兔、砍伐桂树的吴刚居住在清冷的月宫,被迫离开挚爱亲人的嫦娥,引发人们月下相思、祈盼团圆之情。古人出于对月亮的崇拜,还根据月亮的圆缺制定了“中国农历”,支配着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生产与生活。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等,其中祭月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礼之一,显示着古人对月亮的尊敬。此外,每到中秋月圆之夜,人们会格外渴望阖家团聚,吃月饼、赏月作为中秋节的重要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思念亲人,期盼团圆的感情。月亮作为团圆的意象,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体现。
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主题。中秋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对阖家团圆、家国统一的美好祈盼。这种向往团圆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