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来的温暖(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发布时间:2018-09-22 16:39: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王 溱  |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K

洗澡,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跟吃饭同样重要。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女孩子,一天洗一次澡是最基本的。更不用提花样繁多的美容洗浴、养生洗浴了。

但以前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条件所限。

说起来洗澡并不复杂,有水,有洗浴液或者肥皂就可以完成。农村有些人甚至连肥皂也不用,跳进河里一洗便大功告成。不过这要看天气,暖和没问题,冷天,再强壮的身体也受不了。

改革开放前,我们那里冬天洗澡大致有三个渠道,一是公共澡堂。为数不多,一个区多的三四家,少的一两家。浴资高低不一,分甲等乙等,大致就在两毛钱左右,很少有超过三毛钱的。大池子里装满热水,热气腾腾,可以泡澡,过年时人多得就像煮饺子,气都透不过来。不过条件再差,澡堂毕竟是专门洗浴的地方,起码温度有保障。但不能常去,两毛钱也是钱,许多人一年到头可能就过年时去一次,有的甚至一次都不去。为啥?心疼钱。

再就是“蹭”澡。当时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或者工作环境比较差的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澡堂,为职工冲洗提供方便。这些澡堂有的天天开,有的定时开,有的分别开。比如一三五对女性开放,二四六对男性开放。按说企业的澡堂就是给自己职工服务的,外人一般都不能用。守着现成的便利资源不利用,心里肯定发痒。于是便想各种办法“混”进去。我原来住的大院里有位张姓同龄人,特别爱干净,很喜欢洗澡,但又囊中羞涩,夏天天天跑海水浴场,天冷就想方设法去周围的工厂“蹭”澡。

除了上面两种渠道,还有一种就是最原始也最简单的:在家洗澡。这有点麻烦,尤其是冬天。当时的家庭很少有洗浴设施的,各家都靠生炉子取暖。可炉子烧得再旺也无法跟暖气相比。再加上房子的质量不像今天这样好,透风漏气的地方特别多。所以想让屋子里有点热乎气,要把门窗用厚帘子堵住,然后想法把炉子烧得旺旺的。在家洗澡一般是用个大木盆或铁盆,倒上大半盆热水,人或是坐进去,或是站在里面,“呼呼啦啦”抓紧时间一气呵成。这种家庭式的洗浴,省钱,但不省事。不过许多家庭还是喜欢采用这种简陋的办法。特别是孩子多的人家,算算账,能省出不少买菜钱。

那个年月我们的梦想和期盼就是,如果有朝一日家里能像北方一些大城市一样,安装上暖气,那将是太幸福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煤气进入了百姓家。除了可以做饭烧水,煤气还可以连接热水器,通过管道直接流出热水。这样洗澡就大大方便了,起码不用一壶壶地烧热水了。但是取暖问题依旧未能得到解决,许多人,特别是上点年纪的人,冬天还是不太敢在家洗澡,稍不留神就会感冒,得不偿失。

大约又过了几年,城市改造的进程大幅度推进,旧住宅陆陆续续变成了高楼大厦,许多人家搬进了有卫生间的新居,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天冷时人们可以在卫生间里放个暖风机,然后快速冲洗。虽然还是不方便,但相比以前,已经挺满足了。起码不用一盆盆把那些用过的废水端到公用下水道里去冲掉了。

那时我们还是在盼望,有集体供暖该多好啊,有温暖如春的环境该多么的惬意啊!

上个世纪末,这个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我们周边,无论是新楼还是旧楼,全部实行了集体供暖。每到十一月中旬,随着集体供暖时间的到来,各个供热点火炉点燃,热气热水顺着一根根管道,通往各家各户,整个大地似乎都暖了起来。人们愉悦的心情可想而知。

再也不必为洗澡犯愁了。爱干净的人可以天天洗澡,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冲去身上的浮尘,消除一天的疲劳,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喜欢看的书,或者打开电视慢慢欣赏荧屏里的画面,度过一段悠闲而美好的时光。

现在公共澡堂基本消失了,还在营业的,或者成了“古董”,或者演化成了与美容健身相关的洗浴中心。人们可以跟澡堂说“拜拜”了。时代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许多“唏嘘”的回忆变成了“感慨”的暖流。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