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样的养生适合你吗?

发布时间:2018-09-23 08:47:38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王君平  |  责任编辑:丁素云
分享到:
20K

胡世平认为,“秋冻”可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但是“秋冻”也不是随便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不同身体部位、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

1.时机:夏末秋初最适宜

初秋是秋冻的好时机。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体质好的儿童也可以秋冻,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

2.温度:温度太低别冻了

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穿衣适当“冻”一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接近初冬时,气温降到15℃以下,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3.部位:头颈腹腿冻不得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头不能冻。头部受冻,被寒气入侵体内阳气走散,从而引发其他基础性病症。脚不能冻。脚冷,则冷全身。肌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腹部不能冻。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女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脖子不能冻。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地域:南北有别要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张晓梅强调,如果老人和儿童,或者体质较弱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体质本来就弱,最好还是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加衣物。对体格健康的人群,过度“秋冻”也不可取。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胡世平建议,“秋冻”还应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锻炼也要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侵人体,当周身微热,出汗即可停止。(记者 王君平)

<  1  2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