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穷村”变身龙头社区 上流佳苑打造社区治理青岛样本

发布时间:2018-10-08 08:48:20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张薇  |  责任编辑:张静
分享到:
20K

“老百姓感受到社区的变化,他们也在逐步发生变化。”面对记者的镜头,山东青岛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说。18日,参加“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暨“开启新时代 迈上新征程”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的多家媒体记者来到山东青岛上流佳苑社区采访。在这里,大家见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并探访它从一个村庄变为城市社区背后的奥秘。

走进上流佳苑社区,眼见一栋栋欧式风格的楼房屹立在绿树和花丛之中,鸟语花香,环境怡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古旧的村庄。

上流佳苑社区前身为李家上流村,改造前为城中村,因地处青岛主城区最大水系李村河的上游而得名。2011年,该社区完成了旧村改造,更名为上流佳苑社区。

走进社区独具特色的绿色便民大食堂,环境整洁干净,墙上悬挂着菜单和价目表,酸辣土豆丝4元、麻辣豆腐5元……记者发现,这里不仅菜品、面食、汤粥一应俱全,其价格也非常亲民。

“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还每顿饭享受3折优惠。”同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位老人每月的300元饭卡中,有210元由社区提供,老人只需要交90元。

71岁的李存奎是上流佳苑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食堂的常客。从社区食堂开办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买午饭和晚饭,然后打包回家,与老伴儿一起吃。李存奎的老伴儿今年也70岁了,常年患病导致行动不便,他们在食堂买上一荤一素,外加两个包子,只要10元,社区还能报销7元,算下来这一顿饭才花3元。

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已在社区工作26年的张存业一直在见证。

据李存业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李家上流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0,村民过得贫苦不堪,人均年收入也不过六、七百元。后来,上流村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部成员从带头出资创办建材厂,到招商引资,再到成立实业股份公司,集中力量壮大集体经济,并推动村庄改制,仅在2005年,社区集体资产就达到了2278万元,居民尝到了“甜头”。

2009年,社区被列为青岛市重点“两改”项目之一,开始实施旧村改造。2010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居民安置房并于同期进行了土地量化改革。

从户型设计到建设用料的每个环节,社区党组织都邀请党员、居民代表观摩讨论、参与设计。“为了让居民回迁方便,减少装修麻烦,社区还追加投资进行精装修,不到两年实现了居民直接‘拎包入住’。”李存业说。

近年来,上流佳苑社区步入发展快车道。“我们抓住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机遇,建设运营了国际院士创业加速器等科研楼宇项目,社区年纯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收入6万元。”李存业表示,社区力争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社区经济发展,用3年时间实现居民收入翻番。此外,投资400万元,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市民活动中心,涵盖社区40%以上人口的多支文化队伍,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如今,这个现有居民1850户、5000余人的社区,已成为社区改革的样板,还先后获得了“山东省文明社区”“山东省文化先进社区”“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作为“掌门人”,也是社区的服务者,李存业在与居民打交道的几十年中,也有一套自己总结的心得:“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在变化。社区管理要因地制宜,我们不断通过民意调查、热点难点的及时解决,和居民之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们就会信任我们,回馈我们,这样我们之间的沟通就更加无障碍,更加顺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就不断提高,社区也不断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

上流佳苑社区还特别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了“党员精准联户”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网格体系。每名党员精准联系10余户居民,通过经常性地走访慰问等,积极关切居民的日常生活诉求。

“要积极做好党建工作,社区党员要在群众当中起到桥梁作用,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担起责任,发挥价值。原来我们的社区非常贫穷,我们的社区党员,在社区旧城改造、企业改制、土地量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李存业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12日在青岛上流佳苑社区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李存业表示,下一步,上流佳苑社区一定会牢记总书记视察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更好地为社区提供服务,大家齐心协力,争取让社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