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8日讯 从苍溪县至昭化区的铁路线路,是成都铁路公安处苍溪车站派出所的管辖范围。这段全长77公里的铁路线,山高坡陡,途径13个乡镇和36个村,属于高危地段。三年来,这里没有发生一起铁路交通安全事故、危及行车安全事故,实现了“零伤亡、零事故”的庄严承诺。
在崇山峻岭中打造出如此固若金汤的安防设施,是苍溪车站派出所的开拓者们依靠血肉之躯和铁警精神创造的奇迹。2015年6月至12月,苍溪车站派出所所长罗以斌作为当时筹备组首任领导,带领教导员刘秀才和副所长郭洪海,用近半年的时间,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用脚步丈量了77公里铁路线上的每一根铁轨、每一米防护栏,排查出安全隐患500多个,并全部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回顾过往,罗以斌笑称:“我们是铁路上的拓荒者。”
跋山涉水77余公里 战斗在安保防卫第一线
2015年12月,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北端作为苍溪县首条铁路项目,即将开通运营。为确保新线运营前动态检测安保工作绝对安全,罗以斌临危受命,和另外2名同事组成了筹备组,来到了苍溪火车站。可当时的火车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周围一片荒凉,该如何开展工作?初来乍到的罗以斌三人一边向广元市政法委、昭化区政法委、苍溪县政法委和铁护办争取对铁路护路工作的支持,一边与辖区内的派出所联系对接,对涉及铁路的案件、废旧收购点等基础工作进行了解和摸排。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各类新线社情台账、摸清了周边社情基础资料等工作有序推进。但排查铁路栅栏、电缆铺设这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山路崎岖、问题重重,迟迟没有进展,让人伤透了脑筋。”罗以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感叹,当时全部的“家当”和“人马”是1辆警车和2名民警,管辖范围的线路呈半封闭状态,路线崎岖难走,很多防护栅栏没建或在建,工地上到处是电缆、设备等路材路料,要守好这一线平安,大家心里都没底。
“但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面对山大沟深、乡道崎岖难行等困难,罗以斌与刘秀才、郭洪海选择“最笨”的方法——步行排查。“每天早晨六点出发,带两瓶矿泉水、一支笔、一个本子,爬坡上坎,边走边记。”罗以斌笑着告诉记者,6、7月份正是苍溪最热的时间段,每天要在近40度的高温下走七八个小时,每次至少十公里,一天下来累得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在气温高达40多度的防线上来回翻越,罗以斌三人的脸被晒得黑红脱皮,警服一遍遍被汗水浸透又被蒸干,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因为这种辛苦和付出在他们看来是值得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多次往返管辖内77公里的铁路线路,对于线路附近的情况已是熟记于心。面对艰辛,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做到隐患排查一项不落、一处不漏,层层覆盖、到边到底,确保铁路安全万无一失。
记录本由厚变薄 半年整改排查500多处隐患
“DK663+997C庙子垭大桥桥头护网,落差不达标、底孔过大、连接处封闭不严……”在罗以斌办公室的储物柜里,一叠记录着线路安全隐患的厚厚的工作本犹为醒目。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筹备组三人100多天,战斗在山间、村旁,扎根在77公里的铁路线上,夙兴夜寐、风雨为伴,为列车运行安全畅通做出积极贡献的最好证明。
“最开始没有电脑,我们就手写记录,一条条分类归纳整理后再联系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罗以斌告诉记者,之所以对排查工作如此面面俱到,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隐患问题就有可能引发一起铁路交通安全事故或危及行车安全事故。“比如铁路沿线上常见的刀刺网,如果安插不到位,发生脱落、缝隙过大等问题,行人就容易翻越进入铁路线路,对人身和行车安全产生危害。”
历时六个多月的艰辛排查,罗以斌等三人总共发现500多处隐患。为了消除隐患不留死角,他们以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在沿线各施工点奔波,与施工单位积极联络,了解掌握铁路线施工个各方面情况,并全程跟踪盯控,依法督促整改安全隐患,为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不是所有问题都能一次整改到位,需要多次走访排查才能确保安全隐患无盲区。”在六个多月“背朝烈日”的艰辛奋战下,那本记录着线路安全隐患的工作本从最开始厚厚的一叠,渐渐变得越来越薄。看着一个个隐患被消除,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与喜悦。即使这期间栽过多少跟头、走坏了多双鞋,他们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深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关联着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证这条“生产线”的安全,既是铁警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应当肩负的使命。
记录本从厚变薄,隐患从多变少,苍溪车站派出所的“拓荒者”们,为了确保安防设施建设工程达标,把热血和汗水洒在了冰冷的铁轨上。如今,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北站段早已开通运行,苍溪铁路公安也将继续以责任和担当,守护着这条“高速蜀道”的安全。(记者 黄姝颖 付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