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爱心接力 让精神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发布时间:2018-10-12 15:27: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曾涛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搀扶流浪人员办理户口

中国网10月12日讯  10月10日,广安市邻水县精神病医院,病员流浪4号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坐上了前往邻水县政务中心的汽车,经过拍照、录入信息等一系列手续后,她有了新的名字艾高医。

当天,邻水县救助站协同邻水县公安局、民政局为该县滞留的6名流浪且患有不同程度精神疾病的人员办理户籍,他们从当天起全部成为具有邻水户籍的正式市民,这也是邻水县首次为流浪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记者走进该县救护站、专科医院等地实地探访。


流浪人员有了新身份

公安民警为流浪人员上户

从2014年开始,邻水县先后接收了6名流浪人员,滞留邻水都在2年以上,最久的长达4年,他们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残疾的问题,而且因为智力上的问题不能表明自身情况,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无法取得合法身份,因而不能享受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

艾高医于2015年2月11日被邻水县救助站救助,由邻水县人民医院与高速交警送至救助站,“我们统一为流浪人员命名,姓是‘爱’的谐音。”邻水救助站站长邱靖说,为了办理户口,救助站把艾高医进入救助站的时间以及相貌判断所得的年龄整合,组成了艾高医的生日,户籍所在地也统一用救助站的集体户口。

在办理落户手续前,民警通过公安部走失人口库和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进行了排查,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并对这6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DNA信息采集和指纹采集进行信息比对,完成这一系列甄别、采集工作后,免费为他们办理了户籍,并将证件交到被救助人员的手中,让他们有了新的身份。

解决户口问题后,流浪人员的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迎刃而解,“下一步,我们将为他们办理医保等相关手续,让他们在邻水定居下来。”邱靖说,与此同时,邻水县将继续治疗这批流浪人员,若找到流浪人员以往相关户籍信息,将第一时间送回原户籍地。


每一次救助都有一个故事

护士正在为流浪人员剪指甲

近4年来,每年邻水县将救助1000名左右的流浪人员,其中,一部分通过失主找寻机构、登报等形式找到失主后,送回户籍地,针对不能表明身份信息的,则就地救助,送往精神病院或托养机构。

“每一次救助都有一个故事。”谈及救助站的工作,邱靖感慨万分。

2014年的一天晚上11点,川东高速交警送了一位70岁左右的女子到救护站,因在高速上摔跤,该女子头破血流,口齿不清,随后邱靖将女子送至邻水县人民医院急救,在急救过程中,一名住院病人认出了女子,告知邱靖该女子住址,随后,邱靖联系其家人,把女子送回家中。当时,邱靖一行回到邻水县城已是凌晨3点钟。

“这种是最简单的,能第一时间联系其家人。”邱靖说,工作量最大的是第一时间找不到其家属,“被救助人员最多只能在救助站呆10天。”邱靖说,最难的是为智力、精神残疾的被救助人员找家。

“找家的工作不是陪人逛逛街,背背地图那么简单。”邱靖回忆起他初进救助站工作时帮助的一位救助者。被救助者试图告诉家庭住址,可口齿不清,也不会写字。问了三个小时,一无所获,急得双方都想哭。

“工作四年多,方式也转变了。”邱靖表示,现在他不会一上去便问对方家家庭信息,而是先为他们拿东西、递开水,让双方“知己知彼”。然后,邱靖再根据对方的整体状况制定问询方案。“思维清楚的,可直接切入主题;思维模糊的,可慢慢引导;有精神或智力障碍的,只能抓取关键词,实在问不到只能送精神病医院或托养机构。”邱靖说。

希望他们都回归社会

10日,艾高医一行领到户口簿后,继续回到了邻水县精神病医院,医院护士长胡源佳和另外一名医护人员继续为艾高医等人上午未完成的护理。

2014年,邻水县精神病医院成立,胡源佳是第一批到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在4年工作中,胡源佳已记不清楚自己护理过多少患者。

“最害怕患者问好久可以出院。”胡源佳说,目前医院349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经过救助站找寻多年,都找不到其亲属或户籍地,“他们渴望回家,却不知家在何方。”胡源佳说,每到这时,她都会转过身,悄悄拭去眼角的热泪。

今年中秋节,医院所有患者和医护人员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当初害怕患者表演不出来节目,便由医护人员代替。”胡源佳说,哪知节目很顺利,花在患者手中时,大多数患者便会自发的表演节目,“一位患者当场唱起了流浪歌,现场医生和大多数患者都留下了眼泪。”胡源佳说。

生活中一部分人看到精神病患者总是敬而远之,“精神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需要终身服药,坚持治疗,病情不发作的时候,他们真的和我们一样。”胡源佳说,她护理过一位30多岁的患者,患者清醒时说自己曾经伤过人,出院后要为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求得原谅,除此之外,平常她在护理危重患者时,患者会主动帮忙,甚至保护她。

平日里,一些患者还会主动承担打扫清洁,搬运重物等,“他们真的很可爱。”胡源佳说。

目前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值夜班时,2个护士要护理90余个病人,“最长的时候是今年过年,10天都待在医院。”胡源佳说,临近30岁的她还没耍朋友,同时总是开她玩笑,“累的时候想到身上的责任,想到患者,便停不下来。”胡源佳说,看到患者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恨不得再回到学校学几年。

邻水县精神病医院康复科住址医师邱杰也有同样的感受,尤其在遇到危重病人时,他会不顾一切的呆在医院抢救患者,“妻子和我都是医生,儿子7岁了,我还没去开过一次家长会。”邱杰说。

“让他们回归社会,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邱杰和胡源佳表示,希望社会希望社会多一点包容,多一些理解。(曾涛)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