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7万字扶贫日记写了啥?

发布时间:2018-10-18 11:56:58  |  来源:华龙网  |  作者:卢勇刚 李天春 余春兰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连续写了245天,字数达7万余字,这是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联坪村“第一书记”王永超的扶贫日记。除了坚持写日记之外,王永超还建了“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与村民保持常态化的交流。扶贫日记和微信群都说了些什么?10月11日,记者在联坪村采访时找到了答案。

“第一书记”深入田间地头

王永超与秦巴大山结缘,缘于扶贫工作。

2017年9月5日,王永超一大早从重庆出发,沿渝邻高速,经四川达州、万源行进,中午时分,他到达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联坪村,成为重庆市纪委监委扶贫集团的一名驻村“第一书记”。

沿河乡是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要在2019年脱贫。

当天,正下着大雨,联坪村小河沟里涨着水,村里的景象看起来有些萧条,村民的精神面貌不好。此种景象,与繁华的大都市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城市到大山深处的贫困乡村,王永超感受到身上承担的责任。自进入联坪村的那一天起,他开始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和需求。

为方便与村民们交流,王永超建了“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心理距离。

产业发展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2015年,联坪村的公路硬化。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村民收入增加、人居环境变好,2016年,联坪村实现了基本脱贫。如何保证持续增收却成了一个大难题。

2017年7月,沿河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在联坪村发展花菇,作为村民持续增收的产业。

王永超在花菇大棚查看花菇生产情况。(资料图片)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王永超的扶贫日记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王永超到达联坪村时,村民们已经在种植菌包。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他向沿河乡政府建议,从源头上学习花菇种植技术,让花菇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产业。

王永超的建议得到沿河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1月16日,王永超第一次带着村民代表前往湖北随县殷店镇“取经”。

王永超带领村民前往湖北随县考察花菇种植情况。(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这次“取经”村民们收获很大,大家坚定了发展花菇的信心。发展的思路明确之后,沿河乡政府启动扶贫资金,为村民修建食用菌种植大棚,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联坪村也成立了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企业,建起1个半自动化食用菌生产扶贫车间。

“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交流信息截图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晚上,当别人已经休息的时候,王永超还在通过微信群,与村民讨论花菇种植的事情。

之后,王永超又带领村民,第二次前往殷店镇“取经”。

联坪花菇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在花菇出产最忙的时候,装菌工人需求量大,联坪村的村民人手不够,出现了“用工荒”。邻村的村民闻讯赶来,成为装菌“临时工”,挣到一笔可观的务工收入。


2017年底,村民生产花菇。(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2017年,在花菇大棚务工的村民,达到200多人次,务工总收入达30万元。

今年,联坪村布局发展25万袋花菇,种植规模达到100余亩,预计年产鲜菇30万斤,干菇5万斤,预计年产值可达325万元。


“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交流信息截图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交流信息截图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交流信息截图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沿河乡联坪村”微信服务群交流信息截图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为了保证花菇持续健康发展,今年6月28日,王永超带领村民,第三次到殷店镇“取经”,并选聘到当地村民张祖国长驻联坪村,作为花菇技术指导。张祖国有10多年花菇种植经验,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联坪村的“返乡潮”悄然涌现。

2017年,联坪村出门打工者有400人。联坪村种植花菇成效凸现,返乡的村民多起来,今年回来了近200人。

从脱贫到增收村民的感恩之心

今年53岁的刘尚循,曾是联坪村的贫困户,因病致贫的他也积极参与花菇种植。去年,他试着种植了8000多袋花菇,收入2万多元,全家人都感到很高兴。

今年,刘尚循通过扶贫贷款,投入10多万元,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准备大力发展花菇种植。

“现在村里的太阳能路灯安起了,交通出行也方便了。致富不忘挖井人,感谢党和政府,大家做事有奔头。”刘尚循说,他已经将旧房拆了,修建了新房子,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慢慢开始。

10月11日下午,刘尚循在自家屋头的地坝上闲坐。看到联坪村“第一书记”王永超从门前走过,他起身打招呼:“王书记来了呀,来,抽支烟。”

“不用,不用,老刘,您客气了。来,还是抽我的吧。”王永超也掏出烟盒,递给刘尚循一支烟。

“这怎么好意思呢?还要让您来散烟。”在推辞中,刘尚循接过烟,感谢的话说个不停:“王书记,你帮了我们太多,我们打心里感激你。听说您要调走呀?全村群众舍不得你走。如果你走了,我心里不烫热。”

“没有的事,你们不脱贫,我不会走。”王永超笑着说。

“这下我们放心了。”刘尚循吸了一口烟,开心地笑了。


脱贫之后,刘尚循的生活越来越好。背后是他的新家。记者 李天春 摄

小小花菇,激发了群众内心动力,成了联坪村持续增收的希望。沿河乡党委、政府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把花菇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村民回乡与家人团聚,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王永超的扶贫日记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10月13日,星期六,王永超还在召集村民开会,村民们脱贫增收的愿望强烈,主动申请脱贫。

村民主动申请脱贫。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村民持续增收成效初显,王永超感到很欣慰。

在工作之余,他会继续坚持写“扶贫日记”,用手中的笔记录着联坪村的变迁。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