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忠文化,忠义行天下——浅析重庆市忠县忠文化

发布时间:2018-10-19 14:49:3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建军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前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化是民族的魂。以忠勇、诚信、求实、创新为内涵的忠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县把忠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形成“忠义行天下”的城市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以文化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担当精神。

忠县忠文化溯源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5个乡镇,总人口102万。忠县是忠义之城,历史上涌现出巴蔓子、严颜、秦良玉等忠臣良将,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建制县。

巴蔓子

巴蔓子是古代巴国的一位大将军。早在战国时期,约在公元前370年左右,巴国发生内乱。由于多年来常与秦、蜀、楚等国交战,国力削弱,无力平息内乱。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说,“巴国内乱, 将军蔓子请师于楚。”楚王提出苛刻条件,要求平乱之后,割让巴楚相邻的三座城池作为酬谢。三座城池中,就有临江,即现在的忠县。

在楚国军队的帮助下,巴国内乱得以平息。巴国内乱既平,楚王便派使臣来索要三城。面对楚使,巴蔓子慷慨陈词:“践约让城,则失尽忠守土之责;毁约据城,则失许诺之信。请拿我的头颅去献给楚王,以答谢他出兵帮助平乱之恩吧!”说罢拔出宝剑,从容自刎。

楚王深为巴蔓子的忠贞和壮烈所折服。长叹一声说:“巴蔓子不愧为天下第一忠臣,假如朕得臣如巴蔓子,那要比得到三城强多少倍!希望满朝文武都能象他那样忠君报国,朕又何愁得不到各国所有的城池,称霸天下!”楚王不但不要三城,还传令以上卿之礼,厚葬巴蔓子的头颅于楚国的荆门山之阳。消息传到巴国,举国震动,君臣百姓齐口赞颂巴蔓子将军的忠贞壮烈。巴王也下令将他的遗体从临江迁至都城江州七星岗上厚葬(今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

巴蔓子成为忠州人心目中的神,人们专门建造了一座巴王庙,用以祭拜巴蔓子将军。每年农历三月,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忠义壮举。

严颜

东汉末年,严颜出生于巴郡临江(今忠县)。东汉建安16年(211)刘备取益州,派张飞攻打江州,严颜死守其土,张飞施计引严颜夜出袭营。城破被俘,他站立不跪。张飞喝问:“你为何不降?”严颜回答道:“是你们不守信义,侵夺我州。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喝令将严颜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说道:“砍头就砍头,还发什么怒呢!”张飞被其无畏精神所动,便释放了严颜,并将其引为宾客。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璋兵败失益州,严颜闻讯后自刎于守土。唐贞观八年(634),朝廷谥严颜为“壮烈将军”,并追封严颜为忠州刺史。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他,将其出生地取名将军溪,即现在的乌杨镇将军村。

秦良玉

明朝危亡时,秦良玉率兵万里勤王,与努尔哈赤的精锐部队正面交锋,屡挫强敌凶焰,令满朝须眉为之黯然失色。明熹宗天启皇帝为之亲书金匾“忠义可嘉”,封一品夫人;明毅宗崇祯皇帝,亲赋诗四章赐之;南明隆武帝亦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遍检华夏历史,女性获此殊荣者无第二人。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李世民改临州为忠州。民国2年(公元1913年)又把忠州改为忠县至今。以巴蔓子、严颜、秦良玉为代表的忠县忠文化从此形成。

忠县忠文化传承不绝

除了巴蔓子、严颜、秦良玉,忠县历代皆有忠勇之士,如东吴甘宁、西晋文立、明末高倬等均载于史册,光照汗青。“唐代四贤”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曾驻足忠州。

历代忠县儿女也在忠文化的浸润下,自觉将忠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到近代涌现出了秦德军、马秀英、吴毅等一批忠于信仰,英勇就义的革命先驱。在1938年到1945年抗战期间,忠县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抗击日寇,出征士兵达39183名(忠县志,1945年)。

更多的忠县儿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努力工作。

方文培(1899年-1983年)忠县人。著名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四川大学一级教授,博导,英国皇家学会、荷兰皇家学会会员。

罗广斌(1925年-1967年)忠县人,作家。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马识途(1915年- )忠县人,革命家、作家、书法家,最具影响的四川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

黄万波(1932年- )忠县人,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龙骨破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冯光钰(1935年- )忠县人,中国民族音乐家。

忠县忠文化深入人心

全国劳动模范李淑娥,数十年如一日,默默照顾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

全国道德模范吴林香,13岁成为家庭顶梁柱,肩负起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弟弟的重任。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周泽武,在老板跑路后,作为小包工头的他历时8年,艰辛打工,向56名工友偿付了拖欠的93万元工资。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黄一志,卖掉长途汽车,拿出全部积蓄,改建自家酒厂为康乐院,给空巢老人一个温馨的家。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定祥,作为“棒棒军”的一名,在万州街头帮人挑了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雇主走丢后,他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一连四五天寻找走失的雇主。面对别人的诧异,他一句“缺钱不一定就缺德”感动了千万人。

中国好人、重庆市道德模范杨钢,在天津8·12爆炸事故中,作为忠县籍消防战士,他第一批冲进火海,不畏死亡,“最帅逆行”于火场之中,最终壮烈牺牲。

中国好人冉海,在父亲急需用钱治病的情况下,他面对10余万元横财毫不动心,留在银行门口等待失主。

中国好人陈玉洁,12岁时母亲去世后,独自一人挑起重担,带上瘫痪父亲进城打工,用瘦弱的双肩和坚韧的性格诠释大孝的真义。

中国好人何燕,面对一张不记名获奖彩票,她本可以随时兑换一台价值8万多元的小汽车,但她不仅不为横财所动,还主动打电话通知彩民来领取。在对方电话已停机的情况下,她贴启事、录广播、报警四处寻人,终于在兑奖期限的最后两天找到远在杭州的中奖彩民田立伟。

中国好人向光荣,在重庆开往忠县的大客车上,作为驾驶员的他用娴熟的驾驶技能,10秒钟内三次点刹冷静应对,让路遇险情的大客车转危为安,确保了46名乘客的安全。

中国好人冯启忠,危急关头,60多岁的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跳入刺骨的山坪塘中,成功救起3个落水的孩子。

重庆市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黄永明,在暴涨的洪水中,不顾生命危险救起别人家的4个孩子,却痛失被洪水围困的小女儿和孙女。

目前,忠县已有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3人荣登“重庆好人榜”。

2011年09月,在天津举行的第八届“昆仑奖”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和见义勇为城市评选大会上,忠县喜获“全国见义勇为城市”称号。

忠县忠文化的深远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注重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红岩精神,并特别回顾了巴国将军巴蔓子“刎首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

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忠文化的挖掘、传承、传播、发扬。不断深入挖掘忠文化的内涵,大力推进忠文化建设,努力将其根植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干部教育等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之中。将忠文化提炼为鲜活的城市精神。在继承传统忠文化精髓,融入新时期忠县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为体现社会要求,时代特征,2012年忠县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结提炼了“忠勇、诚信、求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中共忠县十四届县委四次全会又结合忠县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再次升华了“千年忠文化,忠义行天下”的城市精神。

忠县是有名的中国柑橘城,这里柑橘产量大,有全国一流的果汁加工厂。果汁加工后的果皮一度成为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忠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研发,彻底解决了柑橘皮渣的处理。重庆圣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柑橘皮渣及畜禽粪便,利用柑橘皮渣及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5万吨,变废为宝。忠县县委、县政府切实的将忠文化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县人把忠诚写在岗位上、落到事业中,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古老的忠州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千年忠文化,忠义行天下”,忠县忠文化横贯古今,是忠县的金子招牌,在全县人民、县委、县政府的弘扬下,必将不断传承与发扬!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百姓中国周刊》王建军)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