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广西龙州县是如何摘掉贫困县帽子的?

发布时间:2018-10-26 08:56: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单榕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0月25日讯 (记者 单榕)今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宣布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正式脱贫“摘帽”。这标志着广西成功打响了全区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一炮。

       广西崇左龙州县历史悠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红八军故乡、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龙州县在历史上经历过数次战争,这导致其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问题突出。”龙州县委书记秦昆向记者们讲述。

       近几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崇左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州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心、扶志和扶智相结合,上下一心、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全县所有脱贫户吃穿不愁,没有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贫困户因病致(返)贫问题基本解决。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13306人减至2017年末的3715人。


       创新制度机制 扎实扶贫工作

       走进龙州县下冻镇扶轮村,一幢幢二层小楼就映入记者眼帘,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房子周围种植的花朵和蔬菜,都展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扶轮村第一书记廖煜彧向记者们介绍道:“这里以前的整个村容村貌是惨不忍睹的,房子都是土坯房,道路也都是泥泞的土路。” 扶轮村是全县脱贫攻坚战成交的缩影。 

       当记者们问起廖书记身上为什么穿绿色的荧光马甲时,廖书记向记者们讲道:“我们穿绿色的荧光马甲,是为了晚上我们进村可以方便村民,一眼认出我们。我们还把名字和职务全部印在上面,方便村民有事找到干部。”为了扎实开展扶贫工作,龙州县在全县推行了“马甲书记”亮身份,服务群众接地气的做法,受到群众欢迎。龙州县创新了很多方法帮扶贫困群众,如推行驻村夜访,各级领导到挂点联系村驻村夜访累计33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4000多件。同时,他们坚持每周例会制度,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并及时解决群众各种困难问题。 


       突破重点难点  着力补齐短板

       龙州县狠抓产业扶贫,群众稳收增收,发展“种养贸游工”等扶贫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种”方面,甘蔗、坚果等产业惠及1.4万多贫困农户;“养”方面,发展牛羊、蜜蜂、鸽子等特色养殖,惠及1.4万多户;“贸”方面,组建边贸互助组231个,惠及贫困农户8076人;“游”方面,重抓旅游扶贫、生态扶贫,建成31家乡村旅游区200多个旅游点,惠及贫困户人口近7000人,特别是发展“观鸟经济”带动166户年均户增收15000多元;“工”方面,带动贫困户就业1200多人。2014年以来,累计新增贫困人口转移就业7030人。全县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发挥民营企业帮扶力量,促成36家本地企业帮扶47个贫困村,凝聚了各方力量精准扶贫。


       创办电视夜校  扶心扶志扶智

       龙州县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开设脱贫致富奔小康电视夜校,狠抓“三个真作为”,传播“三个好声音”,提供“三个优服务”,把电视夜校打造成政策宣传、扶心扶志、技能培训、感情交流的平台,为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增添强劲动力。针对部分群众文化水平和普通话水平较低等问题,栏目主持人身着本地民族特色服饰,用本地壮语录播,方便群众学习理解,便于群众记忆和口耳相传,群众亲切感和认可度得到提升,得到群众积极广泛参与。该县充分利用电视夜校,开展党的脱贫攻坚大政方针解读,宣传各级扶贫惠民政策,增强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同时,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励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促使全县形成文明和谐新风。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