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激活“神经末梢” 提升审判质效

发布时间:2018-11-09 15:03: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泉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1月9日讯 近年来,开州区人民法院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整合审判资源,创新工作举措,建设智慧法院,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激活“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今年1—9月受理案件15322件,结案率78.44%,服判息诉率达95.7%。强化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回归一线。

“坚持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优化法庭布局。”开州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丰湖法庭及恢复新建的中和法庭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诉讼服务。今年,汉丰湖法庭1—9月受理民商事案件1126件,占人民法庭受理案件总量的18.25%,结案898件,占人民法庭审结案件数总量的17.02%,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同时,严格推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建立工程建设、金融合同、家事纠纷、交通事故侵权专业审判团队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根据片区成立5个执行团队,明确团队及人员工作职责、权限,将执行运行体系由层叠式转变为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效能;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帮助及统招的方式,首批选聘24名聘用制辅助人员,化解辅助人员不足的问题。此外,开州区人民法院狠抓业务能力培训,1—9月通过树标杆、老带新等方式,开展了12次审判执行培训,不断提升办案能力和水平;推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9名入额院领导均编入审判团队,主要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优势审判资源向一线回归。其中,副院长杨清照担任审判长依法审理了区监察委移送“第一案”和具有较大影响的被告人熊某等人犯聚众斗殴、非法制造、买卖枪支、非法持有枪支、开设赌场等案件;副院长曹昌寿依法审理了多起矛盾纠纷较大的“民告官”行政纠纷案件。争取支持,构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依靠区委、区政府,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家事审判、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工作格局。”开州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曾杰告诉记者,该院建立法官对口联系、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制度,指定法官挂片联系辖区镇乡街道人民调解工作,以强化调解。曾杰表示,积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络,建立了三室两庭,即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调解室、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室和医患纠纷巡回法庭、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在各便民诉讼网络站点设置纠纷调解点,与社区干部一起对简单的民事纠纷进行就地化解。2014年3月,汉丰湖人民法庭与各主要保险公司联系,率先成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调解中心”。2018年3月,将其升级为“重庆市开州区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着力打造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绿色通道”。据曾杰介绍,汉丰湖人民法庭自成立以来,受理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调解率达95%以上,涉案理赔金额已达7000余万元,统一裁判尺度,促进了类案同判。多措并举,提升审判质效水平据开州区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建设智慧法院,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依托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执行查控系统、OA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推进审判法庭数字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水平。该负责人表示,从立案和庭室内部分案两个层面,推进繁简分流和类案集中审理,打破原来按部门分案情况,改成按案由科学合理分案,并实现办案数据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积极探索远程视频预审理和调解案件,对于争议不大、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亲自到庭参加庭审,在准确核实身份和提交申请之后,对案件进行预审理和调解。 

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1—9月,家事审判庭共开展远程视频预审理和调解13次,化解了9起家事纠纷;积极探索实行审判辅助性事务分流,抽调精兵强将在保全中心设立法律文书集中送达组,创新集中送达工作机制、整合保全送达力量、加强团队建设和部门联动、强化业务培训,切实化解送达难题,助力审判质效提升。自开州区人民法院集中送达组成立以来,足迹遍布开州全区40个镇乡街道,送达法律文书1965份,助力1620起案件化解,取得了良好效果。(李泉)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