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3日讯 近年来,奉节县坚持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创新服务模式,突出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行政作为和帮扶作为,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着力构建贷款信用体系,将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贫困户家中,变单纯的“输血”为有效的“造血”,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奉节县脱贫攻坚正值决战决胜之年,金融扶贫走向纵深和精准。目前,已成功为1331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21亿元,放款金额居全市前列,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
推进机制 成效明显
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奉节县将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抓;镇、村逐级落实领导责任,逐项落实帮扶干部和帮扶措施;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形成了坚强的攻坚合力。
“奉节县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细致研究金融扶贫政策,先后出台了系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文件,不断修订完善政策,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四类人员’进行了及时清理,对系统标注为稳定脱贫的贫困户取消财政贴息政策享受。”据奉节县金融办主要负责人介绍,奉节县级设立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服务中心,乡镇设立金融扶贫服务站、村级设立金融扶贫服务点,利用公益性岗位配备村级金融服务专员,落实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培训,各司其职,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政策准、业务强、素质高、思想活的优势,通过专题业务培训,将帮扶干部、镇村干部等培养成扶贫小额信贷的宣传员、信贷员、监管员,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工作成本,消除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的顾虑。组建项目调查管理团队,逐村逐社召开院坝会、发放入户宣传单、开设宣传橱窗等方式,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贷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发展产业 脱贫摘帽
“多亏了金融扶贫这个政策,以前做梦都没想过有钱搞农家乐,更没想到脐橙还可以在网上卖出去。”朱衣镇砚瓦村2组贫困户田帮平因产业发展缺少资金,贷款5万元发展农家乐和脐橙产业,通过线上线下促进脐橙销售,实现户均年增收20余万元。
据了解,奉节县按照“有尝使用、安全收回、个人自愿、发展产业”的原则,由县委、县政府携手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扶贫贷款政策,实行政府、银行风险共担机制,为有意愿的贫困户提供政府贴息、免担保、无抵押贷款。
同时,奉节县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政府奖扶资金和村集体经济资金,引导吸纳贷款贫困户入股发展、量化股权,享受分红。冯坪乡百福村20户贫困户利用1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共发展200亩贝母,享受政府投入部分6%的保底分红和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入部分4.75%的保底分红,实现户均年增收2350元。
在龙桥乡阳坝村,贫困户刘学练利用危房改造补助并贷款5万元,开办“何客农家乐”,仅2个月创收达2万多元。“生意好了就想着要扩大规模,但是需要更多的本钱。”刘学练又引导吸纳本村2户贫困户各申请5万元贷款作为入股资金,每年以股金的6%予以保底分红。同时,在旺季对入股的贫困户优先用工,带动年户均增收1万元。目前龙桥乡已发展农家乐70家,共吸纳190户贫困户贷款入股分红,实现户均年增收5200元。
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杠杆的撬动下,有效促进了奉节县低山脐橙、中山油橄榄、高山中药材、山羊、烟叶等的“4+3+X”特色产业发展,实现贷款贫困户都有1—2个增收产业。
防控体系 保障落实
随着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明显成果出现,奉节县金融服务中心也将风险最大限度地进行控制,要求帮扶责任人贷前锁定产业,贷后监督管理,掌握资金的用途,同时到期督促贫困户还本付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建卡贫困户信守承诺,并实行家庭信用捆绑防范资金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到期归还。
“贷款发放到借贷人手中以后,由帮扶责任人监督资金用途,必须投入到之前申贷的规划项目中,即使中途有所更改,也必须得经相关审核以后,方可改投其它项目,以保证所贷资金切实落入项目投资,控制了资金的走向。”奉节县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奉节县将帮扶责任人纳入风险防范机制,把帮扶干部与贫困户进行“责任捆绑”,从贷款宣传、申请、推荐、担保、监督、指导、收回等工作进行全程“捆绑”。
同时,奉节县还开展定期入户走访,每月2次将产业发展情况用照片、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扶贫小额信贷中心的大数据平台,严密监控资金使用动向,实时跟踪贷款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确保贷款规范有效使用。(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