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农旅融合助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8-11-16 15:14: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杜成波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1月16日讯 “初冬进行精细深翻,既能改善土壤结构,促使枣树根群扩展深扎,又能将树下的残枝病叶、残果、杂草等翻耕入土作肥料,达到杀灭病虫越冬虫蛹,减少虫源的目的。”11月15日,丰都县江池镇横梁村村民向志泽一边在枣树园里翻土,一边和记者聊天。如今,村里发展的300余亩贵妃枣已有部分开始挂果。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丰都县江池镇以“产业兴百姓富”为工作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特别是今年来,该镇按照乡村振兴20字要求,走农旅融合发展路子,让农民的钱袋子更加鼓起来。

猕猴桃变身成“金疙瘩”

最近一段时间,南洋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支架挺立在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的藤蔓略显杂乱,一眼望不到尽头。支架下,二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着除草。

基地负责人游泳介绍,2000年左右,他准备大规模发展黄金梨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四川农科院培育出来的“中华红阳” 猕猴桃,于是他改变了初衷,改种“中华红阳”猕猴桃。

“当时不敢冒然大面积种植,所以只栽了150亩。”游泳说,说干就干,2003年引进该品种栽下树苗,2007年开始挂果,2008年初见成效。当时,黔江、万州的老板慕名而来学习技术并买走种苗种植。

南洋村党支部书记杜辉东介绍,村里种植的猕猴桃品质好,果肉鲜嫩,口感纯甜。近几年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村及周边村(社)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全镇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00余亩,大部分猕猴桃都已进入盛果期。

“今年的降雨天气比较多,全镇的猕猴桃生长和品质未受多大影响,全镇猕猴桃产量在4000吨左右。”该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建红说,不起眼的猕猴桃,如今成为了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们江池出产的猕猴桃,一般在8月底9月初成熟。由于品质较好,销售根本不用担心。”杜辉东说,村里的猕猴桃除集中销往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外,北京、江苏等地的老板,往往是果子还没有成熟就前来预订。

前两年,游泳看到了猕猴桃的广阔前景,他又在江洋村和关塘村分别流转土地,共栽植了约600亩猕猴桃。

各村有了骨干产业,村民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就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南洋村二组村民杜永舟夫妻俩都已年过六旬,在家闲不住,常年在猕猴桃基地务工。“我们主要在这里除草、施肥,现在村里有了产业,我们一年在家门口就能挣两万多块钱,党的政策就是好啊。”杜永舟满心欢喜。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村

近年来,江池镇依托横梁村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培育乡村旅游有接待能力的农户百余户,共有接待床位800余张,日接待能力4000人次。去年,该村接待游客8.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0万元,预计今年接待人次将超过12万人次。

“通过举办‘赶年节’、摄影展、大美丰都康氧横梁等活动,唱响旅游‘四季歌’。”许建红说,通过实施农旅、商旅融合,横梁村对现有300亩贵妃枣、200亩桃李园有效管理,正在打造花果采摘体验园、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筹建山货交易市场,改造特色人家等,以横梁村创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为契机,有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记者在横梁村采访过程中,刚好碰到江洋村村民陈世元正在售卖自家的腊肉。“横梁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来这里的游客相当多,我们也乘机吃上‘旅游饭’。”陈世元说,借着横梁村丰富的自然资源,附近很多村民把自家的腊肉、竹笋等土特产卖给游客,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你看嘛,这些菌子全部是刚从松树林里摘回来的,很新鲜。”记者驾车路过方斗山隧道,看见路边一群人正围着购买野山菌,一村民正在不停地给游客作介绍。

在横梁村便民服务中心不远处,只见一幢高楼格外显眼,夏天时节,这是游客从四面八方来横梁村游玩的“宿营地”。“这段时间游客相对少了很多,天热的时候,每天都有100余人来这里吃饭,三四十张床位根本不够客人预订。”云顶一号老板如是说,旅游高峰季节,不仅自己收入高,周围很多村民在他那打工也跟着挣了钱。

村民廖俊云从2013年开始,一直在云顶一号务工,主要负责客房和餐厅的卫生工作。“我每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份内任务,让更多客人对我的服务满意,这样我们的工作也就相对稳定些。”廖俊云说,她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感觉很不错。

村民马泽兰一家人经营的蓝天山庄是一家承接三四桌游客吃饭的小农家乐,蹭上村里的乡村旅游,一年收入也在六七万元。

“目前,村里的部分农户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每年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让所有村民都能吃上‘旅游饭’。” 横梁村党支部书记向小平告诉记者。(杜成波)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