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的修脚的卖烧饼的打麻将的 十八梯“复活”了

发布时间:2018-11-28 14:19:52  |  来源:重庆晚报  |  作者:重庆晚报  |  责任编辑:闫景臻
分享到:
20K


这些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巨幅老照片引起路人关注


掏耳朵、棉花糖……彩绘局部场景。


卖黄泥巴、倒罐子……彩绘局部场景。


张玉清拍摄的十八梯竹编店


张玉清拍摄的十八梯小诊所


山城步道艺术户外展(受访者供图)


图片与街景相映成趣


蒋良拍摄的十八梯入口


一幅巨大的彩绘上,各种人物场景记录了十八梯各种老手艺。


马力拍摄的白象街百年前太平门12米老照片巨幅影像

“快看,这是十八梯曾经最好吃的烧饼,全是儿时记忆!”昨日,一组巨幅黑白老照片在渝中区较场口十八梯上段城市阳台施工围挡上展出,引得众人驻足观看。

重庆晚报记者从渝中区获悉,作为2018重庆(国际)影像文化节重要板块,渝中区在十八梯、山城巷和白象街同时开启城市空间户外影像展。

老梯坎、录像厅、小发廊、掏耳朵和修脚行当,还有十八梯的老居民——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以黑白为主色调的老照片记录了改造前的十八梯老街真实场景。

巨大照片带你穿越时空

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的、打麻将的,还有山城少不了的棒棒军,不加掩饰地呈现在眼前——巨大的照片,让观众产生时空穿越感。

影像展相关负责人表示,摄影师蒋良曾系统运用超大画幅相机,对十八梯各个空间进行拍摄,力求从细节与质感上对十八梯进行还原。

除了蒋良的作品,摄影师张玉清也用最简单质朴方式对十八梯进行了记录。他沿着十八梯街道,逐一拍摄每间门面。一张张平实照片,串起一个真实的十八梯场景。一组《老重庆十八梯万象》,仿佛老街吆喝声重新在城市回荡。

老重庆市井生活真实写照

游江,不仅是作家和漫画家,更是一位老重庆。在现场,他看着这些老照片告诉记者,对于每一代老重庆人来说,十八梯都有他们的记忆。“比如,我的爷爷和父亲,曾在这一带搬了十几次家,最后到沙坪坝。我虽然在沙坪坝长大,但是小时候到十八梯来就是进城,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游江说,上世纪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录像厅和串串香。“十八梯不仅连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连接重庆人记忆的地方。”

老照片沿着施工围挡,向中兴路延伸,尽头是一幅巨大彩绘。彩绘上,各种人物及场景表现了曾经活跃在十八梯的各种老手艺,包括木工、篾匠等。

“炒米糖开水现在很少见,那是地道的重庆美味。”面对彩绘上的各种地道老重庆美食,家住中兴路的老人陈志清告诉记者,炒米、山楂、花生、芝麻,开水浇上去,再倒上熬的红糖水,就成了一碗炒米糖开水,“我小时候很爱吃这个,挑夫担子一挑,街上一喊,我们就呼啦围上去买。”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组照片是十八梯曾经的记忆,是老重庆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

围挡里面,是正在进行改造施工的十八梯,与围挡外形成鲜明对比。

感受到别样的母城记忆

除了十八梯,渝中区还在山城步道,结合改造中的山城巷,推出一组艺术户外展,将影像有机植入城市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多观看的可能。比如,斑驳老墙上开了一扇窗,窗里是老太太在打望外面的世界。

在白象街,还展出了一张用百年前太平门生活场景的照片制成的12米巨幅影像,完美融入建筑外墙中。画面中,是开埠时期太平门和城门前挑水上坡的挑水工。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与老旧建筑融为一体的影像作品,充满趣味性和时代感,能让观众感受到别样的母城记忆。

重庆晚报记者 何浩 文 毕克勤 摄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