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传统手工艺 创新制作“开州味道”

发布时间:2018-11-30 15:22: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为了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她这一代失传,身为长女的她,从父亲手中接过传承了六代的传统制作技艺。虽然一路走来很苦很累,但她永不言弃。如今,她成了开州区家喻户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传承人,她经营的昌隆调味品厂被评为开州区优秀民营企业,还被市文化委授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她就是家住开州区临江镇新隆街、现年53岁的周远君。

女承父业

“自古就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父亲当初想把手艺传给弟弟,可弟弟不愿意接手。作为长女的我,为了不让父亲怄气,也为了不让祖业失传,我只好接手。”日前,周远君向记者道出了她当初干这一行的初衷。

2000年,35岁的周远君下岗了。为了生计,她到关面乡当了一名配电工,但心里总想创业做生意。

2003年,父亲周礼芳找她交心谈心,想把制作冰薄月饼、酱油、醋、糕点糖果等传统制作技艺传授给她。因为这个手艺是祖业,已传承了六代。原本想传承给家中唯一的男丁,但弟弟怎么也不愿意,原因是学这门手艺太苦太累,不仅赚不到钱,还没有发展前景。

“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一门手艺,到你这一代已是第七代了。尽管很辛苦,也挣不了多少钱,但古人有句‘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你一定要把这个祖业好好传承下去,干出名堂,干得风生水起。”时年68岁的周礼芳拉着周远君的手殷殷嘱托。

看着父亲年迈的身躯和无助的眼神,孝顺体贴的周远君同意了父亲的要求。

专注制作

“做这一行确实辛苦,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2多钟才休息,一天做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但闻着醋、酱油以及冰薄月饼散发出来的香味,所有的苦和累都烟消云散。”周远君笑着说。

为了把传统制作方法一点不漏地传授给女儿,周礼芳从选料、磨粉、蒸煮、发酵、搅拌开始,耐心细致地教,周远君都逐一铭记于心,并进行实践操作。

在父亲耐心、悉心地传授和指导下,周远君一个月就对酱油、醋、冰薄月饼的制作方法了如指掌,并能独立操作,甚至在原来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她第一次制作出来的散装酱油和醋不但香气四溢,而且色泽纯正,100斤酱油和醋很快就全部销售一空。不仅让她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还增强了传承祖业的信心。

就这样,周远君开始专注于生产酱油、醋、冰薄月饼,还注册成立了重庆市昌隆调味品厂。2017年12月,她的冰薄月饼生产基地被市文化委授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今年又被开州区授予“优秀民营企业”称号,她成了全区家喻户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传承人。

传承手艺

“儿子多次向我提出要辞掉银行的工作,跟我一起制作冰薄月饼,把家族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因为我现在也已经50多岁了,搅拌、送货这些体力活,干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从内心来说,我还是不想让他辞职,但想着祖业以后没人传承,心里很难受。”周远君说。

2016年,周远君停止了传统制作的酱油、醋生产,因为食品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如果继续生产下去,必须完善一些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她觉得很麻烦,因而只保留了冰薄月饼传统制作手艺。

由于冰薄月饼有季节性,每年的4月,周远君就开始备料,涉及面粉、芝麻、白糖等,一直要忙到10月。看着周远君忙得不可开交,儿子雷鑫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回家帮忙,时不时地向妈妈提出要辞职回家的想法,但周远君却不赞同。因为儿子大学毕业后已在银行工作了5年,每年至少有10多万元收入,但制作冰薄月饼每年只有3万多元,根本无法保障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周远君说:“如果儿子执意要辞职,要接传承了七代的祖业,我也感到欣慰,因为我也不想祖业失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一定会把周氏冰薄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传承给我的子孙后代,不辱‘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现年29岁的雷鑫铿锵有力地说。(熊瑛)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