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20630户,占重庆全市9.0%,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13.8%。数据从一个角度,显示出重庆自贸区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逐步繁荣。
作为市场主体和公平贸易的管理和服务部门,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做了哪些工作?就此,重庆日报专访了该局局长唐英瑜。
多种举措让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
重庆日报:在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方面,重庆采取了哪些举措?
唐英瑜:一是实行注册登记“四办”,即建立工商登记窗口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等“四办”机制,推行首问负责、预约延时、限时办结、登记导办等便民服务措施,有力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服务市场主体。同时,我们在自贸区内扩大“随地办”范围,探索跨行政区通办工商登记试点,力争自贸区登记窗口企业登记当日办结率达到100%。
二是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我们按照“成熟一批、整合一批”原则,在全市已实现“二十证合一”的基础上,支持自贸区利用体制和政策优势,将更多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例如,沙坪坝片区推行的“三十一证合一”,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数据网上行、部门协同办、企业不跑腿”。
三是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我们按照“能放尽放”原则,向自贸区下放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33项。拟定“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方案,同时将特种设备生产许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资格认定等3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由自贸区实施,启动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试点,为在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四是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我们开通了全类型、全环节、无纸化的企业网上登记系统,自贸区内所有企业均可通过互联网和窗口两种模式办理登记,并在两江新区、九龙坡区试点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同时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实现整个登记流程无介质、零收费,极大方便自贸区内企业办理登记业务。
五是强化外资登记服务。我们下放外资授权登记,自贸区辖区内八个工商(市场监管)局实现了外资授权登记全覆盖,还实行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外资企业相关数据交换和共享,做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同时,我们增设了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外网申报点,简化企业商务备案手续,缩短办事时效,提高登记备案效率。
通过大数据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重庆日报:市场监管方面,重庆自贸区有哪些创新?
唐英瑜:主要是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创新监管,让所有企业的信用信息和运营状况一目了然。
具体而言,一是首创区域识别系统,实现自贸区范围“全面查”和投资“全速办”。通过深度融合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市场主体数据库,我们在电子地图中准确划分自贸区及各个片区界限,自动将已登记的各类主体准确定位于电子地图上,形成自贸区区域“全景图”和主体“全画像”。我们还研发了区域识别引擎,投资者一键即可查询是否属于自贸区范围,无缝对接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投资者随时、随地方便注册登记。
二是打造智能监管体系,实现差异化、精准性监管。我们将自贸区企业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等监管类别,采取差异化、精准性监管措施;创设周边查询、地址比对、变更提示等功能,确保风险预警、防控有力;建设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保障企业注册信息真实可靠,为联检部门实施后续监管提供支撑。
三是推广“双随机”查,实现阳光执法、文明执法。我们在自贸区率先确保“双随机”跨部门联合抽查全覆盖,通过梳理整合各职能部门抽查事项,建立完善各职能部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利用智能化随机摇号和核查系统,采取委托检查、共同检查、协同检查等方式,实现“多帽合一”抽查,破解重复执法难题,减轻企业创业负担。
四是探索“四新”监管模式,实现“双创”升级。两江片区先行先试,根据区域布局和功能划分,动态确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范围,按照包容审慎与依法扶持的理念,从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信用约束、社会参与等方面量身定制十条具体举措,并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措施,营造支持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五是创新社会共治监管,实现企业自我管理。我们试点推行企业走访和企业联络员制度,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重庆)新建“政企互动”版块,启动企业走访服务活动,进一步畅通服务企业渠道;试行产业聚集区自主管理模式,在园区、楼宇等地推行楼长制度,制定入驻企业自律公约、守信承诺、诚信评价等制度,实现企业自我管理。
六是引入纠纷调解机构,实现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如,我们还联合中国贸促会成立“中国贸促会(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中心”,协调成立“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企业发展与服务中心重庆代表处”,为解决自贸区内国际争议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重庆日报: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合并组建市场监管局,机构改革对于推进自贸区建设将如何发挥作用?
唐英瑜:机构改革前,现市场监管局的各个组成部门,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助力自贸区建设。例如,原工商局主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注册登记便利化,推进商标广告发展战略,促进网络市场创新发展,创新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强化市场监管共治等方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予以支持;原质监局的主要措施包括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推动标准化建设、确立“一区三园”检验检测产业集群布局规划等;原食药监局,主要通过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推进自贸区建设。
机构改革后新成立市场监管局,能更好地发挥大市场监管和服务职能,通过细化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不断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通过构建市场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对自贸区企业进行空间可视化、数据集成化、信用分类化、智能预警化监管。具体来说,涉及到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发展、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化建设、信用信息管理、消费维权等职能。
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动自贸区建设方面,今后,我们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创新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为途径,坚持“清单化、项目化、制度化、一体化”推进思路,探索构建市场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自贸区逐步形成商事制度改革示范区、事中事后监管样板区、制度创新标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