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2300余户贫困户端起“牛”饭碗

发布时间:2018-12-11 15:37: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林雪琴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国网讯   因为海拔较高,冬天的丰都县武平镇格外寒冷。磨刀洞社区四组贫困户何朝树忙得满头大汗,因为,20头牛在山上散养了大半年的牛儿回家了。为了给牛冬天提供充足的草料,何朝树夫妇就去农户家收稻草、玉米秆、红苕藤,经常忙碌到很晚。

何朝树因为居住地滑坡,房屋倒塌,所以被评为贫困户。虽然受到灾害,但勤劳肯干的何朝树并没有等靠要,而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养牛。

只能苦干,不能苦熬。彼时,何朝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养牛,开始他养了10头牛。就这样,何朝树的脱贫希望被点燃。

刚开始,何朝树夫妻俩轮流到山上照看牛。“我们这里大小山头上百个,山头土质肥沃,水草丰富,所以我养牛主要采用的是夏天散养、冬天圈养的方式。夏天将牛赶进圈定的山中自由觅食,秋后入冬前储藏组织玉米等作物茎杆作为冬天喂牛的食料。”说起自己的养牛经验时,何朝树骄傲地说,散养可以保证牛儿健康成长,宰杀后肉质细嫩爽口,自己的牛特别受消费者欢迎。

第一年出栏5头牛,收益近3万元。尝到甜头之后,何朝树一直想着扩大养殖规模。“由于家里的钱都用于盖新房,资金短缺,实在没有办法扩大规模。”何朝树告诉记者。

今年初,村干部给他告诉了一个好消息——贫困户可以申请金融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而且没有利息。拿到贷款后,何朝树立即买了10头小牛犊。从最初的10头发展到现在的20头,何朝树成了当地的养牛大户。

“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扶持,没有各级干部的帮助,就算再努力,我也没办法。”何朝树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丰都县建成百头以上牛场39个,发展家庭牧场931个,养牛农户2.1万户,其中贫困户2300余户,肉牛产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全县肉牛存栏16.98万头。

“其实养牛品种也很重要,现在我养的牛都是西门塔尔。”何朝树告诉记者。

据介绍,丰都县依托西南大学,成功探索出“本地牛—西门塔尔—红安格斯”三元杂交技术路线,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西本”肉牛新品种。截至目前,建成1个县级冻精供应中心、30个乡镇冻配站、176个村社配种点,本地黄牛改良率达96%,从源头上确保丰都肉牛品种优良。

曾经因学致贫的包鸾镇华坪村十组村民孙保华,根据家庭实际条件,大胆自主创业养殖肉牛。当地畜牧站工作人员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建议孙保华种草养牛,科学圈养提高养殖效益,谦虚好学的孙保华接受了建议。

“畜牧部门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来指导如何养殖肉牛,后来我又到外面去学习技术,并向同行讨经验,逐渐掌握了养牛技术。随着牧草的种植,肉牛的养殖数量增加到四五十头。”孙保华告诉记者。

2016年开始,孙保华开始种植牧草,并将繁育的牛犊圈养育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时间下来,孙保华家种植的甜高粱、皇竹草大获成功,牛场的肉牛存栏量大幅增加。

2017年,孙保华家出栏肉牛20头,存栏量达到了30头,家庭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

丰都县构建“首席专家+县级科技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社指导员”四级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丰都县350名专兼职技术人才加入到肉牛产业各环节中,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农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牛舍、防疫要领直接到农民的防控体系,派出专业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一线开展产地检疫、指定道口检查、隔离观察、春秋两季强制防疫、规模养殖场按程序检疫和强制免费免疫病种扩大2倍的防疫措施,丰都县肉牛疫病控制在国家规定的1%以内,为产业健康发展撑起了“保护伞”。 (林雪琴)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