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 一江清水向东流

发布时间:2018-12-18 15:20:29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image.png

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image.png

1995年12月12日《重庆日报》二版刊发的《西部供水:呼唤环保》一文。

核心提示

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长江支流水质总体优良。

小时候,潘昌田和许多永川市民一样,喝的是临江河河水。如今,他喝着长江水泡的茶,感慨地说:“这水比原来的还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临江河河水被严重污染,给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连人畜饮用水也有困难。

其实,不仅仅是临江河,当时在整个渝西地区,其余25条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至少有1/3以上是严重污染。

从河流被污染,导致人畜用水都困难,到如今再现临江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河汇碧”的美景,得益于我市实施外源截污、内源清理的临江河综合整治。

下一步,永川将通过实施河道坝体改造、生态通廊构建、生态河床塑造、水生植物构建、以及生态湿地建设等工程,提升临江河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冬日,空气潮湿而阴冷。

永川康桥小区内,年近七旬的潘昌田正准备烧水,“天冷,没事儿就在家喝喝茶,看看电视。”老潘一边说着,一边把水壶凑到水龙头下接水……

“以前,烧水喝都只能用客厅饮水机的矿泉水。”这样的习惯,老潘保持了许多年,如今却发生了改变,“现在水龙头出来的水,水质变化明显,水垢少了,比原来的水还甜。”抿一口清茶,老潘惬意地说。

如果时间倒流回上世纪90年代,潘昌田和许多永川市民一样,喝的是临江河河水,“不仅贵,还有臭味。”

全长88公里的临江河,从永川城区穿城而过,流经永川13个镇街,曾是流域内75万人口主要的饮用水水源,也是25812公顷土地的灌溉用水水源,是永川人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这条“母亲河”成了“纳污沟”,污染严重时甚至连人畜饮用水也有困难,造成学校被迫提前放假,工厂被迫暂时关门。

忽视环保 污染河流

——人畜用水发生困难

1995年12月,本报记者随“重庆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临江河流域采访时,临江河水环境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在当年12月12日《重庆日报》二版刊发的《西部供水:呼唤环保》一文中,对造成临江河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由于人们忽视环保,肆意排放工业、生活污染物,从而导致该地区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人们是守着河水却不敢吃。”

“每年有790万吨废水、5500吨污染物排入临江河,流域几个主要断面属重污染。”

河水被严重污染,给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部分地域供水连连告急,高峰期工农业用水严重不足,有时甚至连人畜饮用水也发生困难,学校被迫提前放假,工厂被迫暂时关门。”

“永川曾一度每天限时供水,水价疯涨,竟卖到了2元一担!”

“这种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如果用于灌概农作物,还会带来一定危害。”

其实,不仅仅是临江河,据《西部供水:呼唤环保》报道,当时,在整个渝西地区,其余25条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至少有1/3以上是严重污染。因此,渝西地区陷入了缺水的困境,且随经济发展,这缺口还将继续扩大。

水从哪来?

《西部供水:呼唤环保》刊发后,当时市政协主持编制的《西部供水规划》中提出:从永川松溉引长江水至荣昌,从铜梁安居引涪江水到大足,计划在“九五”期间实施,2010年完成,整个水利工程及城镇供水设施建设费用将达63亿!

长江引水 饮用水源保护

——解决居民用水难题

2007年3月,总投资3.7亿元的松溉长江提水工程正式开工,共计建设输水线路38公里,2013年9月全线贯通并通水,每年可从长江向城区提水2700万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永川城区的供水困难。

2017年底松溉长江提水工程输水管延伸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已有41年历史的永川一水厂改由上游水库取水,老城区20万居民告别了喝临江河水的历史。

喝了许多年临江河河水的潘昌田,抿一口长江水泡的清茶,发觉“比原来的水还甜”。

《西部供水规划》的设想,在10余年后的今天逐步成为了现实。

在解决城区供水难题的同时,永川积极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新装水源保护区标志标牌102块,安装隔离防护网11451米,保护界桩120根,视频监控17套,全年完成水库清漂7500亩,禁止偷鱼钓鱼2000余次,切实加强了饮用水源地监控和保护。截至目前,永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永川区朱沱镇境内有江永水库、流水岩水库、马滩河等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为了确保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辐射范围内的58000余人饮水安全,朱沱镇针对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治理方案,明确水源地保护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彻底清查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同时加强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管理,依法查处向饮用水源地倾倒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

此外,朱沱镇制定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对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处置,防止饮用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外源截污 内源清理

——实施临江河综合整治

尽管《西部供水规划》的设想在今天逐步变成了现实,但长江引水并不能完全满足永川乃至整个渝西地区的用水需求,这一地区大量的饮用和灌溉用水依然要靠现有的次级河流河水来解决。

然而,面对群众口中“上世纪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鱼虾绝迹,如今已是黑臭难闻”的临江河,该如何消除黑臭水体,再现临江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河汇碧”的美景,让临江河水又能“淘米洗菜”呢?

2017年3月,永川启动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打响了黑臭水体整治的“攻坚战”。

寒冬时节,永川城区红旗河海棠里段水流缓缓,早起的人们正在河畔晨练。

“以前,走到这里都要捂紧口鼻,臭得很。”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红旗河标段负责人李培彬介绍,红旗河是临江河支流,海棠里段曾一度又黑又臭,河道两侧的堡坎上到处都有白色的污水溢出,“检查发现,之前深埋在堡坎里的污水管网出现了破损,导致污水外溢,污染了河水。”

为了对破损管网进行修复,在无法进行开挖作业的情况下,工程人员给破损管道“穿了件衬衣”:

先由专人进入管径1米的管道进行残渣清理后,再使用U型内衬HDPE管对破损管网进行修复。在临江河综合治理中,共有4段、225米的破损管网采用了U型内衬HDPE管修复旧管道技术。

其实,管道修复,只是临江河实施外源截污、内源清理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永川已经整治工业企业305家,实施污水处理厂运维整治45家,完成流域内1139家畜禽和2851家水产养殖整治,关闭整治屠宰场28家,整治小作坊废水污染437家等,基本实现了对城区所有污水排口的污水截流,有效降低了污水直排对河水的污染。

不仅如此,针对临江河流域存在支流来水少、净化能力差的问题,永川计划筹建一系列提水补水工程:今年,金鼎寺水库、南瓜山水库、关门山水库至临江河(城区段)河库连通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小安溪至城区河道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龙门溪至革命水库至临江河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下一步,永川将通过实施河道坝体改造、生态通廊构建、生态河床塑造、水生植物构建、以及生态湿地建设等工程,提升临江河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重庆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310天

截至12月16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310天,同比增加11天,空气中各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市狠抓施工控尘和道路清扫保洁控制扬尘污染。累计巩固和建设扬尘控制示范工地1740个、示范道路1700条。

在控制工业污染方面,我市以升级改造和结构优化为重点,累计治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376家,改造34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完成国电投合川电厂1#等7台机组共252万千瓦改造工组,完成15台共616万千瓦机组的改造量。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路检遥测抽检机动车14.6万辆次,其中抽检柴油货车5.8万辆次,查处超标车辆和冒黑烟车1.9万辆次,整治排放超标柴油车16437辆,淘汰柴油车11529辆;核查新车21846辆;全市全部储油库和加油站均完成国六标准油品置换。

为解决餐饮油烟扰民,今年7月12日,我市颁布了新的《餐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启动了全市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完成餐饮油烟整治2200家。

今年4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在江津、合川、璧山、铜梁等区县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工作方案》,从7月起,4个区县新建项目开始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已有项目则按照计划推进污染治理设备改造;为强化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协同治污,今年,我市与四川省建立了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制度,“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被纳入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化“蓝天行动”,强化“四控两增”(控制交通污染、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增强监管能力、科研能力)措施,实施工程措施2700余个,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重庆已实现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全覆盖

12月17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分级分段设置河长共17551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全覆盖。

为更快更好地解决老百姓身边最直观、最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巩固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一河(库)一策”,深入破解“水脏”“水浑”两大难题,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河长制工作,两次充实完善全市河长制组织体系,市级河长由3名增至20名,市级河流由3条增至23条,市级责任单位由22个增至30个。

此外,我市建立了市、区县、街镇三级“双总河长”架构和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街镇及以上实行“双总河长”,分级分段设置河长共17550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全覆盖。

我市还设立了市、区县、街镇三级河长办1060个。市级在抽调水利、环保、公安等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的基础上,落实市河长办编制9名(其中处级领导职数1名)。各区县河长办共有工作人员300余人,日常办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河长办及时召开河长制市级责任单位联络员会议,加强统筹协调和突出问题解决,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我市各责任单位结合单位职能职责,依据《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主要任务分解》,形成了各部门河长制工作细化实施方案。开展3轮河长制工作全面督查,对区县河长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出督办函50件次,督促整改落实。在全国首个开展河长制审计工作,对区县河长制体系建立、资金使用等8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执行情况审计。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