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包镇核桃村:抓好扶志扶智扶德,让村民思想和经济双脱贫

发布时间:2018-12-21 16:55: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2月21日讯 河包镇核桃村是市级脱贫村,位于河包镇西北部,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有脱贫户200户、贫困户19户。今年以来,核桃村坚持把扶志扶智扶德理念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真正让村民思想和经济双脱贫。

用科技和项目实效激发村民行动

image.png

“老师,你帮我看看,这儿是这样编的吗?这根藤条是不是压错了?”核桃村3社的一个院坝,笔者看见了核桃村集体经济项目(藤编)的授课现场,二十几个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编藤椅,藤条在她们指尖游走,一个转弯一个转手间,藤椅便初见雏形。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一条富民路子,对村民来讲,只有亲眼见到的才是真的。昨天我们专门组织了18名贫困户及社员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观胜镇丹参种植和龙集镇藤编,大家参观后感触很深,发展热情高涨。说实话,村里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外,留在家里的老人小孩很少走出河包到外面去看看,见识少了,想法和动力也就自然少了。我们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让她们亲身体会,亲眼见到别人的发展成效,他们能不为之所动吗?”吴永胜介绍道:“编一个藤椅工时费十几元,村民在每天做完农活后的闲暇时间编上一两个,每月就可以提高收入400-800元,而且由专人上门送货、收货、结账,省去了村民来回奔波的麻烦,满足了留守妇女老人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的需求。大家有事做、有钱挣,发展主动性自然而然就高了,而且也对村支两委更信任了,实现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很感谢吴书记,如果不是他带着我们去参观考察,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些好项目,根本就不相信科技种养殖能够有这么高的收益。昨天我也去丹参基地看了,种植简单,技术易懂,经济效益也高,比我种玉米、红薯这些强多了!我不仅要编藤椅,还要拿2亩地来种丹参,现在有挣钱的事做了,大家也就不会去打麻将、摆闲调了”核桃村9社刘万祝高兴地说。

据悉,今年以来核桃村从扶智入手,邀请专家到村、到户授课指导,送思想、送技术、送项目,举办了厨师、藤编、种养等培训班,并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让村民开思路、学技术、增动力,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综合能力,同时,村里还引进业主流转荒坡发展种植,帮助村民建立“农闲农忙,山上山下,都挣钱”的立体收入体系。

从小孩抓起唤醒村民公德

image.png

“其实农村人大多都很善良、很勤劳,邻里关系也很和睦,大家相互帮助。但是由于近年来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生病出院后要大摆宴席请吃饭,发展好了的家庭容易被嫉妒、被造谣,很多人不再以勤俭持家为荣,不打扫庭院、污染环境现象越来越多,让原本美丽纯洁的乡村完全变了样”吴永胜说到。为了构建和睦邻里、文明村风,村支两委大力宣传弘扬传统美德,并动员村内学校共同参与村民公德建设,抓住学生作为家庭“核心”这个突破口,会同老师走访学生家庭,向学生和家长发放公开信,在学校大门张贴村规民约,让学生先懂、让学生带头示范、让学生反促家长参与,共同遵守村规民约、形成良好美德。4社脱贫户李志慧说,自从驻村工作队和小儿子班主任陈老师一起来家访后,儿子开始自觉打扫家里清洁卫生,主动给父母讲村规民约,家里大人和亲朋也受到感染,自觉培养和遵守公德。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扶志扶德,扶智扶能,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不仅贫困户,包括大多村民,都缺知识、能力和手段,如果不帮助他们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掌握技术,他们很难富得起来。我们坚信在总书记扶贫论述精神的指引下,核桃村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吴永胜信心满怀地说。(粟小娟 )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