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物 | 陈可石:传统建筑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9-01-06 20:11:28  |  来源:凤凰卫视  |  作者:  |  责任编辑:蔡彬
分享到:
20K
Loading...

陈可石在汶川水磨镇灾后重建工地现场手绘

坚持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的设计理念

2007年珠海市决定在香洲湾的填海地段建造一座“海上歌剧院”并邀请了世界著名设计机构,包括设计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保罗•安德鲁等33位著名建筑师参加竞标,最后由陈可石作为主创建筑师设计的“日月贝” 方案获得第一名,并确定为实施方案,这也是近百年中国建筑师首次在歌剧院国际设计方案竞赛中获得头奖。大剧院包括大、小两座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又称“大贝壳”、“小贝壳”,建筑物最大高度 90 米。陈可石提出的“日月贝”方案运用象征主义的设计手法,以珠海盛产的日月贝作为建筑设计构思主题,以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为设计灵感。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诞生于贝壳,珠海大剧院塑造了一双巨型贝壳从海面升起的意象。中标通知书上形容这个方案表现了“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评委会认为方案“以超出想象的设计,完美表达出这座滨海城市的文化特征和浪漫情怀”。

方案伊始,很难让人相信“日月贝”与歌剧院功能、空间和形态的高度吻合,在经历了无数个模型的推衍之后,“贝”的空间与歌剧院和音乐厅的空间才创造出来,这可能是建筑方案设计中最艰难的一步,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日月贝”这个“形象”。

珠海大剧院设计图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筑设计效果图

2014年,深圳市政府举办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标,最终,由陈可石为主创的方案在 124个全球参赛方案中获得头奖,并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深圳湾超级总部建筑设计方案的构思源于宋代山水画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云山深处”的人居理想,运用当今最前沿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创造出“未来建筑”形象,表达了生态美学观,通过轴线上中央公园和空中花园等新城市空间策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传统建筑的现代诠释

2010 年广东省政府决定在鲁朗建设一个国际旅游小镇作为“中国最美国道”(鲁朗至波密)上最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同时委托陈可石负责鲁朗小镇的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工作开始,陈可石带领他的研究生和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考察了藏北、藏南、林芝以及甘孜、阿坝的藏式建筑,收集了10 万多张图片资料。在长达6年的时间,17次调整修改设计,完成480多项现场修改,客服高原反应,食宿在当地藏民家,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与广东援藏工作队和设计及施工团队共同完成这项工程。最后的成果受到中央政府、西藏自治区和广东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  1  2  3  >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