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对开州区作出了最新定位,未来20年开州将这样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07 17:08: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月7日讯  日前,重庆市政府公开了《关于重庆市开州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既对开州作出了最新定位,又对开州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

最新定位:“两区四地”

“两区”是指开州区是重庆市生态绿色发展区、城乡统筹与生态宜居示范区;

“四地”是指开州区是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工业配套基地和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目的地。


对于开州,《批复》明确指出,开州城市中心区是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的滨湖示范城区,重要的工业配套与旅游服务基地。


具体措施:“五个坚持”

1、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以开州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加强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乡村振兴。

2、坚持协调发展,注重与万州区和云阳县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构筑绿色屏障摆在首位,统筹布局全域空间,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4、坚持开放发展,重点围绕开州港、浦里园区等内陆开放平台,依托开城高速公路、渝西高铁等交通廊道积极融入重庆全域乃至国家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平台的战略价值。

5、坚持共享发展,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脱贫攻坚政策保障,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未来模样:“三区三线”

1、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功能定位,形成由开州城市中心区,临江镇、铁桥镇、温泉镇、郭家镇、大进镇等5个重点镇,岳溪镇、中和镇、南门镇等16个一般镇,共同构成的“城市——镇”城镇体系。

2、城市规划区范围由汉丰街道、云枫街道、文峰街道、镇东街道、丰乐街道、白鹤街道、赵家街道、镇安镇、竹溪镇、厚坝镇、渠口镇、长沙镇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南门镇的天水村、龙头村、万里村和莲池村4个村行政区域构成。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环湖片区以及厚坝、竹溪、白鹤、赵家、临港和长沙组团。城市发展备用地范围包括环湖片区(丰乐组团)北侧、竹溪组团西侧及北侧、白鹤组团北侧、厚坝组团东侧、长沙组团西侧区域。结合旅游资源禀赋,合理布局旅游休闲、交通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


开州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上述《批复》指出,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1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万人,城镇化水平5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3.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3平方公里。到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1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万人,城镇化水平6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73.7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8平方公里。

开州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

上述《批复》要求,开州要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对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澎溪河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雪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岭市级森林公园、南山市级森林公园、龙头嘴市级森林公园,汉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及管制水域、其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或脆弱区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保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依法严格保护。

重视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开州重视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批复》指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区内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温泉镇),39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1处、区级37处)进行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


百姓将获得的实惠

从四个方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1、统筹城乡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建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联网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铁路和通用机场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成客运、货运枢纽站场等综合交通设施。

2、结合旅游资源禀赋,合理布局旅游休闲、交通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

3、规划建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能源、通信、给排水、环卫等各类基础设施。

4、建立包括防洪、消防、地质灾害防治、抗震、人民防空、危险品防护等在内的城乡综合防灾体系。


八大举措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1、关注民生需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按照“城市—镇—村”三级差异化配置,强调区域共享、协调,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2、在全区范围内形成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

3、完善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健全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4、形成以开州城市中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镇为重点、一般镇为支撑,城乡全覆盖的“城市—镇—村”三级文体服务设施体系。

5、建立覆盖全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6、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落实基本养老,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

7、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标准调整机制。

8、加快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