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合伙人返乡种新品种 共创“柑”甜如饴好日子

发布时间:2019-01-17 10:20: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向章  |  责任编辑:吴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月17日讯  耙耙柑,又叫春见,全称春见橘橙,是以享有“橘橙皇后”之美誉的清见桔橙和F—2432椪柑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因高糖、优质、果大、丰产而被推广,2001年被引进中国。耙耙柑在成都市蒲江县等地广泛种植,2016年底,在蒲江县结识的开州人周军、聂绍九、金地概、聂绍权4人抓住商机,在义和镇农兴村种植650亩耙耙柑,大受市场欢迎。

开州游子返乡创业

走进农兴村,漫山遍野的果树映入眼帘。目前正值耙耙柑成熟期,周军等人为避免水果被冻伤或遭受病虫害,为果子一个一个套袋。远远望去,一棵棵果树上好似顶着无数个雪球,让人看了着实欢喜。

以前,周军、聂绍九、金地概、聂绍权并不认识,他们有的在深圳,有的在广东。听说在成都开超市能赚钱,周军、聂绍权等人于2014年不约而同来到蒲江县,惊奇的是,他们尽在同一片小区开了超市,时间一长彼此就熟悉起来。

“以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柑橘,当时我一口气吃了4个。”谈到初次吃耙耙柑的感受,聂绍权告诉记者,大的柑橘一般不甜还没水分,但耙耙柑吃到嘴里极易化渣,味道纯甜又不酸。

开超市虽然赚钱,但对4个喜欢闯荡的大男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整天就守着超市,卖货、搬货……生活单调、枯燥。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开州正在大力发展产业,于是4人一合计:何不将耙耙柑引进开州,让开州的父老乡亲也吃上这么好吃的柑橘?

说干就干。2016年,踏着对故乡的眷念,携带着闯出一番天地的梦想,4人回到开州,每人出资30万元,在酸碱度合适、光照条件充足的义和镇农兴村种植耙耙柑650亩。经过两年多精心管护,柑橘树长得郁郁葱葱,并且已经挂果。

干群合力发展产业

脱贫攻坚之初,义和镇发放了春橙树苗供农民散户种植。无奈,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村民见一时半会儿没有经济效益,所以春橙树苗一直疏于管理,听说有人要来投资,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义和镇人大主席吴朝泽组织农兴村村支“两委”召开群众大会,就种植耙耙柑进行广泛讨论。很多村民思忖:“自己不懂技术,发展产业很难,把土地流转出去,交给专业人士打理,自己不仅可以收租金,每天还能有80—150元的务工费,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周军、聂绍权等人与200多户农民签订合同,流转土地约650亩。随即,周军等人从成都请来种植专家和技术人员,并运来了10万支枝条和1.5万株树苗,通过嫁接和补摘种植等方式,广泛推广耙耙柑。一时间,农兴村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纷纷投入到发展产业的热情中。

在种植过程中,当地农民也学到了新技术。村民吴正坤说:“以前种地施肥,就是抓一把肥料丢在树干底部就好了,更不会想到疏果了。”

同时,区果品技术推广站还派出工作人员,指导村民学习化肥使用、修剪花稍等技术,同时补助果园便道整修费用。多方合力之下,嫁接的果树已经挂果,今年预计收获10万斤。周军说:“多亏他们的帮忙,果园才发展得这么好。”

购展会上推广产品

今年果园迎来丰收,尝过味道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果子又大又甜,还没得籽,肯定卖得好。”

“上个月,柑橘还没完全成熟时,就有很多城里人开车前来购买,如今已卖了2000斤,赚了1.2万多元。”周军介绍,他们的耙耙柑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每斤卖6元,比普通柑橘高2至3倍。

连日来,为了拓展销路,周军、聂绍权等人印刷了5000张宣传单,化身推销员,提着水果走访了多个乡镇和城区的大中小超市,许多商家都表达了强烈的订购愿望,有的人还建议他们将果品做成礼盒装,供人们春节走亲访友。

开州区第二届“消费扶贫直通车·网上网下爱心购”活动,将于1月25日在云枫广场开幕。吴朝泽得知后,赶紧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周军等人,提醒他们不要错过这一推广产品的好时机。

为了一炮走红,周军等人积极筹备,他们计划在购展会前一天摘1000斤耙耙柑,每个贴上商标,用礼品盒按照5斤、10斤两类包装好,让市民在购展会上开怀试吃。周军说:“在头一天采摘是为了保证果子的新鲜度,让开州市民吃上最好的水果,爱上春见(耙耙柑)。”(向章)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