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育成公司再获A类国家级孵化器评价

发布时间:2019-01-22 11:29:12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近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签发文件,同意在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海智工作站,这标志着我市首家设立在国家级孵化器内的海智工作站正式开始运营,这不仅是对育成公司作为A类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球引智、项目孵化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重庆高新区进一步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提升孵化培育质量和成效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今年均获“优秀(A类)”奖项,全市获评国家A类等级的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均在重庆高新区。

集聚国际创新资源

据了解,为更好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助推重庆高新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重庆高新区建设和“双创”升级,作为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下属的国有企业,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金字招牌作用,依托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积极争取重庆市科协的支持,打造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经申报、专家评审、公示、市科协党组研究等程序,正式获批设立海智工作站。

重庆海智工作站作为重庆海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并称为“两站”,共同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的平台,成为我市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引导海外人才智力向重庆集聚,更好地为重庆创新驱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下一步,育成公司将充分利用海智工作站的扶持政策和引智平台,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承建重庆高新区双创孵化平台、重庆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重庆国家自创区产业技术研发共享服务平台(生物医药方向)等重点平台的优势,加强海外人才集聚引进和科技项目孵化服务力度,积极主动为海外人才来重庆高新区创新创业提供全面、专业、精准的支撑和服务,在提升孵化培育工作品牌化、协同化、国际化的同时,更好地服务重庆高新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据了解,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发挥其政策、人才、平台、金融、服务等资源优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科技创新券(渝新券)试点等一批高含金量的科技创新改革,整合建设各类创新载体,拓展创新主体发展空间,按照“科技型企业——牛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培育路径,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重庆高新区IT微企孵化园、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和英特尔-重庆高新区联合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和重庆高新区种子基金、重庆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培育平台以及重庆国家自创区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共享服务平台(生物医药方向)等重点项目、重大平台的运营管理,在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指导下,探索打造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双创学院、双创活动、创业导师等八大领域的标准化服务产品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三阶链式孵化服务。

构建特色创新孵化体系

“对科技型初创企业高度重视,这是重庆高新区很重要的一个价值观。”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重庆高新区成立以来,凭借着对科技初创企业的包容与孵化服务,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孕育出了一大批优质的本土科技型企业,如华邦、莱美、梅安森、秦安股份,其初创与成长阶段都离不开重庆高新区孵化服务体系的支撑。

“每年,我们的团队要看近千份各类初创项目的商业计划书,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有200多个,这其中又有100多个是需要深度研究的,最终通过育成公司深度孵化的有20—30个。”育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帮助入孵园区的科技型企业研发的产品更好地找到对口市场,育成公司在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发挥“增信”功能,以服务外包、项目外包的方式为入孵的重庆远创光电、重庆博欧科技、重庆晓渝机器人等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产品市场,为企业带来了市场订单和商业机会。同时,依托重庆高新区的创新扶持政策和服务资源,整合科技金融产品、专家智力资源和专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改造、产能升级的解决方案,也为育成公司深化孵化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重要的探索价值。

据了解,在育成公司的管理运营下,重庆高新区IT微企园和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的孵化成功率达到95%以上,远远高于初创企业生命周期不足3年的社会平均水平。

2016年以来,育成公司通过运营重庆高新区IT微企园和重庆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园,累计孵化创新项目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主板并购和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区域性市场挂牌企业共16家;2017年园区单位面积年产值超过2.62万元/平方米,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600余人,新增孵化项目16个,毕业5个,累计毕业企业达到21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型企业入库34家。(靳文妮)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