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重庆故事》系列报道——【聚焦长寿区】 老工业基地华丽蝶变 擦亮长寿“智造”新名片

发布时间:2019-01-22 15:06: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编者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在不断奋力前行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很多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故事,正是这些不平凡的人和故事推动着重庆这艘巨舰扬帆前行。为讲好新时代重庆人的精彩故事,中国网与重庆市委网信办联合开展《故事中国——重庆,一座奋力前行的魅力城市》主题采访活动,将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宣传重庆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城市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重庆美丽山水的国际化都市形象。本期记者将走进重庆长寿区,讲述这个重化工产业庞大的老工业基地如何华丽“蝶变”,走出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的精彩故事。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

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长寿这个集城区、库区、港区于一体的重庆老工业基地如何“蝶变”?长寿决策者意识到,必须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着重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为此,近年来,长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推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进一步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成功跻身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在长寿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批批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一批批含金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走进长寿工业园区和经开区,寒风凌冽中,或大开发、大建设的场面,或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令人强烈感受到这里奋力发展的铿锵步伐。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注重速度优先到注重质量提升,多年来,长寿步履铿锵、踏歌而行,工业经济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转型加速度。2018年12月3日,重庆长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批复设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寿必将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不断开创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工业转型发展之路。

新市工业组团

智能改造 谱写产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作为重庆的老工业基地,长寿工业历史悠久,“十里钢城”绘出的钢铁产业画卷是其雄厚基础的缩影。不过,也正是因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块头”企业的存在,长寿工业很长一段时间被贴上了“化工”、“传统”的标签。

如何摆脱刻板印象,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长寿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利用更新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

在促进传统企业“智能+”转型中,川维化工投资3000万元建成投用视频监控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智能仓库(产品库)系统、计量管理系统4个重点项目,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人工减少40%,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了产品优良品质率和生产效率。

而这只是长寿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处处涌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热潮:小康动力年产25万台发动机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运,成元、星宇等企业新增机器人1000余台,和信、德洋中车等5家企业正在开展智能化车间改造……截至目前,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占长寿经开区技改投资的30%以上,70%的化工企业实现全生产流程信息化,为长寿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不仅仅在传统领域,在长寿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长寿集群,并成为其产业机构调整、升级的驱动轮之一。

长寿工业园区以中科未来城为依托,在加快发展家居产业的同时,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节能环保、光电、新能源、无人科技等高新产业;

长寿经开区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为抓手,加大产业招商,完善和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了电子材料产业集群、轻量化材料产业集群和功能性膜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全产业链逐步形成。

目前,两大园区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支撑长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幕幕产业大戏不断上演,长寿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力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

长寿云台片区概念规划项目

创新引领 一大波产品实现“长寿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近年来长寿“掉队”了。2016年,长寿全区R&D投入强度仅为1.51%,低于主城区水平。

“培育创新驱动主动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长寿将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建设创新生态示范区,倒逼创新发展。”长寿区委书记赵世庆表示,在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区中,长寿着力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目前,在长寿经开区拥有科技型企业60家,未来三年,这个数字还将突破100家,达到所有投产企业的30%以上。这些科技型企业的入驻,意味着未来将有一大波“长寿造”的产品投产。

落户长寿的瀚恩新材公司,其成功研发出的光学级聚乙烯醇薄膜是液晶显示产品的核心材料,打破了日本、韩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垄断局面,将实现原材料供应本土化。首届智博会上,长寿展区的书法机器人受到热捧。该机械人正是长寿工业园区企业迪比研究院打造,是一套能够替代人工高效完成书写、绘图工作的人形机械手臂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人科研教学、科普展览和广告设计等领域。

从制造向“智造”转变,除了与引进科技型创新企业有关,更得益于长寿牢牢抓住产业、平台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创新型工业经济。

记者获悉,围绕创新平台建设,长寿加快打造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工业园区中科未来城创新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化工新材料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市级高新区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品牌。

围绕创新政策体系完善,长寿先后出台创新扶持鼓励政策文件10余个,从经费保障、人才支撑、平台打造、产业引导等各方面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中,每年投入1.5亿元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创新,投入5.4亿元建设科技孵化园,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校地合作基地2个。

创新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如今,长寿已建成国家级和市级各类研发平台38个,科技型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56家,高新技术产品133个,累计申报专利近9000件。长寿区“博腾”牌医药中间体、“重庆国际复合材料”牌玻璃纤维等,现都已成为了“长寿造”知名品牌,更是成为了长寿区外经外贸领域的新动力,进出口额占销售总额的80%以上。放眼望去,如今的长寿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热潮,越来越浓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

image.png

筑巢引凤 做优企业服务增强“引力”

1月14日,2019年重庆首批57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其中,长寿区开工项目37个,一期投资139亿元,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这些项目的集中开工,将为长寿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何长寿能吸引众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离不开长寿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近年来,长寿始终坚持抓管理就是抓服务的理念,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项目行政审批承诺制和项目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建立了项目建设“一张卡” 制度,企业建设项目审批周期由大幅缩减,同时出台了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安全环保改造、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企业党群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以前审批多头跑,如今办事不出园。”在长寿经开区,巴斯夫聚氨酯(重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卡通”制度,是以项目开工时间为控制点,倒排各审批环节完成时间,要求相关部门帮助企业限时办结前期手续。得益于此,该公司天然气制合成气项目的16个关键审批环节仅用了不到20个工作日就完成办理,较法定工作时限减少了80%。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组合拳,不仅受到了企业的高度称赞,更为长寿赢得了产业发展的“硬效益”。去年,长寿区全年签约项目290个,合同引资730亿元。其中,制造业合同引资420.1亿元,居全市第3位。

枝繁巢暖,引凤来栖。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寿正逐渐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随着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长寿,投资长寿,越来越多的项目在长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繁荣发展。

绿色发展 不让一滴工业污水流入长江

去年,长寿经开区拒绝了10个拟入园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高达20亿元。“拒绝投资项目的背后,是我们对环境的重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环保问题是长寿的敏感点,“不让一滴工业污水流入长江”,这是长寿环保治理的承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也是长寿的态度。

绿色发展从规划做起。记者看到,长寿经济开发区展示大厅里,一个立体的城市工业规划沙盘摆在眼前。“城区建在地势高的地方,位于上风区,中间还有菩提山生态区作为缓冲屏障,化工区和钢铁冶金等工业园都与城区建立了良好的生态隔离带。”长寿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杨永超介绍,借助科学的规划,长寿统筹辖区内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建成3.6万亩城市森林屏障,形成了工业区域与城市区域“物理隔离”,保证了工业基地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透过经开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生态园区的生动实践,不难感受到长寿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脉动。

高潮迭起的举措不止于此: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长寿经开区建立了远低于国家要求的三废排放标准,建成了国内领先的五级事故废水防控系统,企业有机废气处理收集率、处理率超过90%,率先在国内开发区建立了安全环保责任关怀体系,有效管控了工业“三废”。

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长寿经开区着力构建天然气化工、化工新材料、氯碱化工、钢铁冶金、特色副产物、产业废弃物6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从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提高整个园区的产业关联度和循环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长寿经开区累计建成循环经济项目30余个,累计投资180余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先后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筑牢了绿色发展根基。

如今,走进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内,既没有污水发出的臭味,也没有隆隆的噪音……厂内环境整洁有序,除了大型的污水处理池外,让人仿佛置身私人庭院。从科学规划物理屏障,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再到拒绝环保评定不达标的大项目,都是长寿坚持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发展绿色生态工业的最佳佐证。

安全防控 筑牢工业经济发展生命线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重化工基地,长寿经开区重点发展综合化工、冶金钢铁、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园区生态环保、安全稳定是事关长远的生命线。

产业性质特殊,如何抓好风险防范?2013年,长寿经开区着手建立应急管理中心,两年后正式投用。据了解,该中心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不仅集消防特勤站、数字园区、环境应急监测站、医疗救护站、安全环保宣教中心于一体,园区内还安装有卡口摄像机、道路高清视频、企业排污口在线监测等多套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监控全覆盖。

走进长寿经济开发区应急指挥中心,借助眼前一整墙大屏幕,整个经开区的运行情况、安全状况一目了然。通过画面切换,可实时监控园区内的每根管道和每个油罐的安全情况。屏幕前还有工作人员全天候应急值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应急处理反应速度。

据介绍,中心已经建成了一套包括接警、成立指挥部、警戒疏散、应急抢险、医疗救援在内的完备的污染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如果园区内发生火灾,警报拉响后,消防、安监、公安、环保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合指挥部。其中,公安对人群进行紧急疏散,环保部门启动环境紧急检测,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救援。这时,应急管理中心的消防特勤站派上用场,消防员将迅速赶往现场进行灭火。

事实上,这一应急管理体系自完成后很少用于“实战”。 长寿经开区应急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日常对企业、工厂要求、监管很严格,把隐患掐灭在萌芽状态,还没有发生过极其危险的重大安全事故”。

应急管理中心的投用,使得长寿经开区的安全环保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目前,应急管理中心已入驻公安、消防、医疗、安监、环保、应急等单位,集成110、119、120、12369报警系统,形成了“六维一体”的联值、联训、联勤机制,以完善的应急疏散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筑牢了长寿工业经济发展生命线。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随着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长寿工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阔步迈向高端、高质的“春天里”。(木兰 付恋)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