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加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冶赛迪核心技术和优质装备已覆盖全球9个国家

发布时间:2019-01-23 16:25: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荆晓强
分享到:
20K

中国网1月23日讯 记者日前获悉,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两江新区正加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其中,总部位于两江新区的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领先的钢铁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在服务国内钢铁企业的同时,也与全球钢铁企业50强中的41家形成合作,带动钢铁冶炼全流程核心技术和优质装备出口。

image.png

据赛迪信息公司副总经理刘明介绍,近年来,中冶赛迪在美国、英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等建立子公司、办事处,在“一带一路”沿线加大了市场布局,引进了。其中,由中冶赛迪承担设计、规划和主体单元建设的马来西亚联合钢铁项目已经于2018年6月全线贯通,整个工厂的环境排放远低于马来西亚当地标准要求,全面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渣综合利用等高效节能环保指标,生产产能已超过设计产能。

据估计,该项目投产后,可为当地带来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3000名,直接经济贡献达人民币140亿元/年,同时带动周边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预计未来将吸引大批上下游企业,形成钢铁产业基地。

不仅如此,在印度,中冶赛迪还成功获得世界第六大钢铁公司塔塔钢铁KPO钢厂2号高炉设计合同。刘明介绍,中冶赛迪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采用全数字化设计交付,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建高炉,这意味着两江新区企业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高炉工程技术走进印度市场,进一步助力重庆品牌迈向国际化,同时也奠定了中冶赛迪高炉技术世界一流的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冶赛迪开始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智能化发展,并致力于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的方式提高全球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刘明说。

在国内,中冶赛迪钢铁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在宝武集团等钢铁业巨头实现了落地。据介绍,今年年初,由中冶赛迪打造的宝武集团韶钢铁区及能源介质一体化智慧集控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将原本该工厂8大工序、30个系统、42个操作中心、436个操作岗位集约为一体,实现了工人远离作业区、用工成本降低,安全水平、能源效率、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这离不开中冶赛迪在智能化领域的长期积累。据悉,中冶赛迪通过整合资源,已经形成了一支千人信息技术专业队伍,构建了包含信息化、自动化、大数据、云平台、数字交付和AI在内的智能化技术能力体系,并正在着力构筑服务于钢铁、农业、城市建设等产业经济实体生产运营优化的智慧产业云平台,打造面向全球的冶金大数据平台,以此为载体连接钢铁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企业,建立钢铁智能制造联盟,营造开放创新的生态体系,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在行业落地与发展。

重庆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按照《重庆市深化标准化改革实施方案》,重庆将在2015—2020年之间加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标准研究,并支持和鼓励优势产业参与标准制修订,推动先进技术、专利转化为标准。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两江新区在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布局了果园港、寸滩港、铁路港、空港、信息港,极大的拓展了重庆与周边区域、东盟、欧盟等国际通道,为两江新区打通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落户企业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中的作用不断释放,随着重庆加速融入全球市场步伐,作为内陆开放桥头堡,两江新区正积极整合全球先进要素,推动内陆开放,大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提速,正成为拉动新区进出口增长的新的力量。(谢力)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